欢迎访问临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简体 繁体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政府公报>>历史公报>>2023年第二期>>县政府办公室文件>>正文

临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精致美丽卫星城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临沭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3-04-06  点击:

沭政办发〔2023〕1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直有关部门,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关于加快推进精致美丽卫星城建设的实施方案》已经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临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4月6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加快推进精致美丽卫星城建设的

实 施 方 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和改进我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高标准建设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和全国文明城市,推进临沭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奋力建设“精致美丽卫星城”,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以推进城市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尊重城市文化脉络,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精描细绘规划城市,精雕细刻建设城市,精耕细作管理城市,聚力打造精致美丽、智慧韧性、绿色低碳、生态宜居的美好县城,奋力助推“强富和美”现代化临沭建设。

(二)基本原则

1.系统谋划,综合施策。立足打造临沂精致美丽卫星城,主动对接融入临沂中心城市,承接部分功能,结合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全国文明城市“三城同创”标准,对城市建设进行科学定位,高点规划,坚持系统思维,综合考量,正确把握短期目标与长期计划、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整合各类资源,深入探索创新,不断增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

2.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紧盯老百姓最为关切、最直接、最突出的“城市病”,将“精致美丽卫星城”建设的长远目标与民生实事的落地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城市“体检”,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做到既要“面子”,又要“里子”,既塑造美丽的城市“颜值”,又提升宜居的城市“内涵”。

3.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持续推动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将个性发展和功能延伸结合,将临沭人文特色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注重彰显特色魅力,体现城市精致美丽。

4.多元参与,共建共享。锚定建设“精致美丽卫星城”愿景和“三城同创”目标,建立健全政府、社会与公众协同推进机制,采取重点项目专班化运行、部门镇街联动攻坚、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指挥部揽总等多种形式,纵横联动、协同推进,形成“点线面”共同发力的良好局面,奋力建设美好生活之城,让全县人民共享建设发展成果。

(三)目标任务

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变化、三年出成效”的思路,协同推进“精致美丽卫星城”建设,力争2023年顺利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县复查验收,适时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到2025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2平方米,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7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2.7平方米。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两大片区开发和主城区综合开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精致美丽宜居城市建设理念深入人心,探索形成可持续、可复制、能推广的“精致美丽卫星城”建设新路径、新方法和新标准,推动城市建设系统化、内涵式发展,基本消除“城市病”,建设更多精品街区、标志性建筑、公共服务空间,建成地域特色彰显、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社会共建共治的“精致美丽卫星城”,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主要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构建城市空间格局

1.高点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因地制宜、传承历史、绿色生态,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和新时代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战略和重大政策机遇,聚焦“强富和美”现代化临沭建设总体目标,以临沭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总纲领,优化国土空间功能布局,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编制临沭县控制性详细规划,精准确立城市定位,全域统筹城市发展,强化集约节约,提高资源利用质量和效率,探索土地创新利用模式,促进发展方式由外延快速扩张转向内涵提质增效,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精心抓好苍源河生态治理片区、东城片区以及兴隆片区、振兴片区、杨楼片区等城市片区及城市设计规划,提升城市更新片区开发档次和水平。修订完善城区综合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城市排水(城市防汛)、海绵城市、绿地系统、环境卫生(公厕、垃圾中转站等)、停车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消防救援、移动通信、商业网点等12个方面的专项规划。(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交通运输局、县生态环境分局、县民政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县工业和信息化局、县商务局、县苍源河生态治理指挥部、县东城片区指挥部)

2.科学定位。全力推进“临沂—临沭”一体化战略,实现交通互联、产业互补、市场共享、空间融合、生态共保,成为临沂都市圈的核心功能组团。重点围绕“西创、东融、中塑、北提、南优”发展方向,系统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发挥苍源河穿城而过的自然优势,全面提升苍源河城市中央绿脊和人文趣廊功能,提升宜居幸福感,厚植人文积淀,构建精致现代北城、未来科教西城、产旅康养东城、活力商贸南城和人文宜居老城,打造“山水相望、田园融城、组团协同、主宾共享”的高品质宜居城市,让临沭成为居住者乐享、远行者牵挂、创业者向往的精致美丽卫星城。(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苍源河生态治理指挥部、县东城片区指挥部)

3.强化监督。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基础,落实城镇开发边界、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三条控制线”管控要求,统筹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融合。完善制订《临沭县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划定管控边界,布局管控分区,优化管控指标,形成空间规划指标的全域管控实施措施,确保规划精准精细落实。扎实推进县国土空间“一张图”体系平台运用,共同推进各专项规划编制、评审及上图入库工作。加强规划监管队伍建设,坚持规划刚性执法,提升规划执法效能,确保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

(二)聚焦片区开发,分类打造城市功能分区

1.建设产旅康养东城。围绕“两路一环两片”规划愿景,重点打造1.9公顷的正大街城市形象展示轴和3公里的夹谷山路品质生活轴;结合夏庄河和龙窝干渠4.5公里水系,打造生态活力水环;加快片区内重点项目开发建设,以9公顷的科创办公区和4公顷的金融中心为建设重点,推进产城融合。重点推动约70公顷的居住开发,配套建设片区商业中心和文化活动中心,新建1所中学、1所小学、2所幼儿园,实现宜居宜业的建设愿景。(责任单位:县东城片区指挥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水利局、县教育和体育局、县文化和旅游局、临沭街道)

2.打造未来科教西城。高标准规划建设“文教品质社区”,围绕县高级中学、苍源河实验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周边,完善英才街、岌山路2条道路工程建设,推进周边住宅地块开发,打造群众向往的未来文教品质社区。优化完善苍源河两岸公园建设,延伸顺河西路向北至G327;推进陡沟河两岸景观环境品质提升,规划建设陡沟河路,进一步增加路网密度、满足市民近水亲水需要;持续推进市民中心等重点规划建设项目,规划建设科创金融片区、未来企业之家等功能片区,提升科创、会展、金融等功能集聚能力。(责任单位:苍源河片区开发指挥部、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临沭街道、郑山街道、县城投集团)

3.提升活力商贸南城。聚焦“田园型城乡融合提升示范区”发展目标,打造更富魅力、宜居宜业的活力城南。逐步启动青云山路、光明路道路连通和站前物流大道、园区北路两条站前货运通道改造,打造“铁路枢纽智港”。开展“两纵一横”沿街风貌提升,重点对3.3公里的苍山南路、3.5公里的中山南路、4.2公里的泰安街等街区进行打造,对两侧沿街风貌、城市公园绿地、商业服务进行优化提升,构建“活力宜居周庄”。(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公路中心、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临沭街道)

4.丰富精致现代北城。重点在增强服务功能上下功夫,通过优化布局、合理配置等手段,完善服务基础设施,改造建设一批停车场、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服务设施,有效提升水、电、气、暖供应服务能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通过招商引资等手段,吸引一批项目落实落地,构建集行政办公、教育体育、城市商业综合体、商住小区、公园绿化为一体,综合服务功能健全完善的中心城区。(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商务局、县投资促进中心)

5.构建人文宜居老城。大力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和城中村拆迁改造,每年改造老旧小区15个,连改3年。2025年基本消除配套不完善的老旧小区(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结合苍源河生态治理片区、东城片区开发建设,完成兴隆片区、杨楼片区、振兴片区等片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品质。(责任单位:苍源河片区开发指挥部、东城片区指挥部、临沭街道、郑山街道)全面优化老城区宜居环境,采取“微更新”“绣花”“织补”等方式,利用废弃地、空闲地等见缝插绿、拆旧布绿、留白增绿。对城区主次干道、街巷两侧、广场游园、公园景区等绿地及行道树缺株进行全面补植,做到应绿尽绿。推进振兴路、中山路、沭新街等沿街立面改造提升,加快强弱电下地进程,消除城区空中“蜘蛛网”。(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三)狠抓功能配套,健全完善市政设施体系

1.构建便捷交通体系。着力建设现代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扩大交通多样化有效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高品质的通行服务,实现“人悦其行、物畅其流”。拓展城市对外交通,积极推动临沂南外环东延至S225、沂河新区凤凰大街东延至S225等项目,主动对接临沂,加快融入临沂中心城市。扎实推进S225临沭段和G327临沭段改建工程前期工作,优化县域干线交通格局,2023年完成S225全线功能性修复(中修罩面)工程(责任单位:县公路中心、县交通运输局)。做活城市道路与城乡公路交通互联互通文章,加快推进临东高速公路建设,力争年内开工。2023年完成冠山至夹谷山旅游路、大兴大桥等工程建设,筹划实施沭郯路、沭牛路、周大路等县乡公路改造工程,提升城乡交通路况质量及通行能力(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加强国省道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重点做好涉路建筑红线控制,依法取缔违法占路经营和集市贸易,及时清除影响公路通行安全和路容路貌的广告牌匾、私搭乱建、路面抛洒及路肩堆积物,营造畅、优、舒、美的公路通行环境(责任单位:县公路中心、县交通运输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综合执法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农业农村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沿线镇街)。完善城区交通路网体系,以打通框架路、修复破损路、织密支路网为目标,力争三年新建和改造道路25公里,提高路网密度和通行能力。2023年新建正大街、沭河大街等10条城市道路、新建改造3座桥梁;2024年新建改建蒙山路、演武山路、朝阳街等9条道路,对振兴路常林大街到滨海街路段实施人行道更新;2025年新建改建常林大街东段、兴大街东段等8条道路,对青云山路中段、常林西大街中段进行拓宽改造。力争到2025年,城市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路面质量有重大突破,综合交通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基础设施结构合理性进一步增强,通行质量和效率明显改善。(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提升安全韧性水平。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保障和综合防灾减灾设施,提高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立县城应急避难场所数据库,指导危险化学品、防汛抗旱、地质灾害、地震灾害等领域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责任单位:县应急管理局)。规范推动城市公园绿地防灾避险设施建设,加强平灾转换应急管理能力。严格消防设计审查验收管理,推动公共建筑消防设施符合国家规范标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增强雨水就地消纳和滞蓄能力。加快城区雨水管网建设改造,开展行泄通道和雨水管网清淤、疏浚和排水泵站维护,消除严重易涝积水区段。启动实施污水处理提标工程,2023年起,每年改造城区雨污混流管网20公里,2025年全面完成“两个清零一个提标”目标(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消防救援大队)。加快推进地下管线信息共享机制,画出地下管线“一张图”,探索道路“最多挖一次”机制,推动水、电、燃气、通讯等地下管网统一规划、联合审批、数字化统筹管理。严格控制道路占用、乱挖乱采,强化过程监管和刚性执法,落实竣工验收,移交城建档案资料。积极探索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新模式,发挥数字化优势,对供水、供气、供热、通讯、强(弱)电、雨(污)水等地下管线运行状况进行大数据分析、实时监测预警及安全处置。(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县大数据中心)

3.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推进城市定期“体检”,找出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和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短板弱项,建立问题整改清单,指导城市建设实践,逐年销号清零,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强化新基建建设步伐,推进5G基站、充电桩等设施建设。2023年新建5G基站100座(责任单位:县工业和信息化局)。积极推行市政设施维修日常化及时性运行模式,定期开展市政设施排查巡查,实现市政设施养护无死角、全覆盖。组织实施中心城区社会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2023年新建公共停车场3处,城区新增停车位400个。积极建设智慧停车系统,推动停车位共享,缓解城市“停车难”。补齐人行道缺失、地下管线缺失、断头排水渠、污水主管网缺失、城区亮化缺失等短板,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逐步扩大城镇供热、供水、供气、污水处理覆盖面,力争到2025年,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供热普及率达到90%,供水覆盖率达到100%,对镇街10处液化气站实施合并优化,实行规模化管理。(责任单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城投集团)

(四)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水平

1.提高医疗服务能力。落实国家“千县工程”要求,持续提升县医院诊疗服务能力,强化胸痛、卒中、创伤、癌症、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六大中心建设,提升重大急性病医疗救治质量和效率。依托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三高共管六病同防”慢病医防融合体系建设,提升区域协作水平。构建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建强建实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五大中心,提高县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大力实施市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按照三级医院标准推动县中医医院发展。2025年中医医院新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深化全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揭榜挂帅”改革(党员引领,深化县域中医医共体建设)项目。继续推进落实共享中药房“五免”政策,制定推广运用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和慢性病方案。创建山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县、全国中医药基层工作示范县。持续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按照全面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探索建立“妇幼+中医药”服务模式,2023年争创三级乙等妇幼保健院。深入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完成疾控中心能力提升项目,实现人员配备、房屋建设、仪器装备、职能落实“四个”标准化。(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2.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入学流程,实施招生入学“一网通办”,实现群众零跑腿。深入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到2025年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超过87%,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超过70%。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科学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普通高中学校布局,促进优质特色高中建设,建设1所市级特色高中和3所市级学科基地。(责任单位:县教育和体育局)

3.发展养老托育服务。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达标率达到100%,设施“四同步”机制全面建立。建设1处以失能特困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敬老院。引导社会力量优先发展护理型床位,到2025年底,全县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5%以上(责任单位:县民政局)。发展普惠性托幼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幼儿园延伸开办托班,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办托育机构、家庭托育点。2025年完成0—3岁托育服务中心建设,为群众提供婴幼儿照护一站式服务。2025年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通过普惠性托育服务建设,进一步丰富托育服务资源,提高托育机构覆盖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托育服务。(责任单位:县卫生健康局)

4.健全文化体育设施。加快县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到2025年,完成市民中心建设并投入使用。完善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健身步道、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成4个镇街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打造蛟龙航空小镇、夹谷山、苍马山户外运动公共服务设施,完成3个县级体育公园和30公里健身步道建设。(责任单位:县文化和旅游局、县教育和体育局)

5.升级改造社会福利设施。依托现有社会福利设施,建设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设施。积极推进节地生态公益性安葬(放)设施建设,加快殡仪馆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到2025年底,建成1处县级公益性安葬(放)设施。(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五)创新治理方式,精细精致科学管理城市

1.提升园林城市。科学更新城市绿化,调整绿化配置结构,完善绿化设施功能,系统提升绿化品质,做到精致建绿、精细护绿,全力以赴抓好“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准备工作,确保2023年顺利通过住建部验收。统筹做好城市公园、游园等公共绿地建设,力争每年建设1处综合性公园或湿地公园,连建3年;充分利用社区周边的拆违地、空闲地、边角地等“金边银角”,布局建设城市口袋公园,城区每年至少建设10处口袋公园,连建3年;2023年新建零碳生活公园,改造提升森林公园、红石湖公园。2024年建设苍源河中央公园的北园南园。2025年建设夏庄河公园,积极争创公园城市试点。严格道路绿线管理,在道路重要节点及外侧空间,合理规划、建设林荫停车场及口袋公园,实现道路与绿化空间有机结合,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有序推进城市“绿道”“慢道”规划建设,重点结合苍源河水生态治理项目,围绕苍源河两岸和其他综合性公园、湿地和河道水系,建设城市绿道,打造城市慢行系统,每年至少新建10公里绿道,4公里慢行系统,连建3年。鼓励相关主体积极参加市级以上园林小城镇、最美公园绿地、园林式居住区(单位)等系列评选活动。(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临沭街道、郑山街道,各相关创城单位)

2.打造清洁城市。以开展“清洁城市”三年行动为抓手,全面做好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公厕管理等系列工作。用3年时间,对城市建成区进行划片渐进打造,实现道路深度保洁、设施提质达标、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全面提升城市清洁水平。到2025年,80%以上的城市主次干道达到深度保洁示范路标准;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2023年,全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区范围内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40%以上的镇街建成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2024年,县城居民小区基本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有效覆盖,其它镇70%的村(社区)达到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社区标准。2025年,居民普遍形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全县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总体达35%,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左右,达到省级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县标准。2023年,城区新建公厕3座,到2025年新建、改建(造)公厕10座。扎实推进治脏、治乱、治小等创卫工作,确保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复审。(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卫生健康局、临沭街道、郑山街道)

3.构建宜居城市。强化城市管理模式创新,优化“三长一会”模式,搭建城管与社区的常态化联动机制,落实背街小巷网格化管理,推动城市管理和服务力量下沉,推进社区、背街小巷治理共建共享,实现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加大市容精细化管理力度,实行分区域、分路段、分时段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对照创建国家卫生县标准,对城区进行全面清理整治,着力打造一批市容管理示范路段。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推进城市乱贴乱画清除、建筑装潢垃圾清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成效机制。统筹城市积水点整治,提升城市防汛应急处置能力。大力推进智慧城管创新建设,2023年完成智慧停车项目建设,到2025年逐步建立涵盖市政公用监督、环境卫生监管、渣土清运监管、户外广告监管、餐饮油烟监管、城市防汛管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慧城市管家”。(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县大数据中心、县委宣传部、县交警大队、各创城参与单位)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县“精致美丽卫星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建设工作的组织实施、综合协调、调度检查、督导考核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结合职责分工,加大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指导、协调和支持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各驻城街道、开发区管委会要严格落实属地建设责任,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全面抓好落实。

(二)强化要素保障。主动破解资金难题,通过地方财政资金保障、上级政策资金引导、重点项目专项债券、国有企业和社会资本多方参与、银行中长期贷款等渠道融资投资,形成科学高效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积极拓展土地供应渠道,扩大增量,盘活存量,拓展总量,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县直各有关部门和镇街要积极向上争取多领域优惠扶持政策,推进项目落实,服务城市发展。

(三)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完善城市建设管理领域标准规范,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开展“精致美丽卫星城”建设研究,构建精致美丽卫星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制定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环境卫生等管理制度。以生态修复、城市更新、城市设计、垃圾分类、清洁取暖等为重点,探索破解工作难题、政策约束的机制,培育一批示范样板项目。

(四)严格督导考核。将精致美丽卫星城建设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建立定期调度、定期通报、定期考核工作制度,加强对各级各部门任务落实、工作质量、标准要求等情况的督导考核,从严管理、高标推进,确保精致美丽卫星城建设取得实效。

(五)营造良好氛围。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通过微信、网络、电视等宣传媒介,加强精致美丽卫星城建设工作的宣传发动和舆论引导,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城市建设、管理、和监督,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充分激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真切动力,努力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浓厚氛围,全面彰显人民城市的鲜明本色。

上一条:临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临沭县“鸿雁”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