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简体 繁体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数据开放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专项规划>>正文
临沭县城市管理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2016-03-08    点击数:  
 索引号  linshuxiancsblj/2021-0000133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沭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发布日期  2016-03-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临沭县城市管理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
索引号: linshuxiancsblj/2021-0000133
发布机构: 临沭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公开目录: 专项规划
发布日期: 2016-03-08

“十三五”时期是临沭县又一个崭新的五年规划期,是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增进社会和谐的关键发展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为全面做好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更好推动全县先进城区发展目标,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县域城市管理和城市面貌上新台阶,按照国家、省、市、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根据《临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总体规划》、《临沂市城市管理“十三五”发展规划》、《临沂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以及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编制《临沭县城市管理“十三五”发展规划》。

规划期为2016年——2020年。

一、我县城市管理的现状

(一)城市管理辅助设施得到有效改善

城市管理工作必须具备一定的设施和条件,城市管理局克服基础条件差(一直没有固定办公场所)、经费紧张等困难,加大城市管理和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先后配置了一批执法车辆、执法记录仪等必要的城市管理辅助设施,使县域城市管理工作的硬件基础得到了有效改善。

(二)城市管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县城市管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全县各职能部门的支持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有序推进了执法、市容管理、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城乡环卫一体化等各项工作,形成了良好工作局面。

(三)市容市貌有了较大改善

立足“管理城市,服务人民”的宗旨,贯彻“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策略,县城市管理重点实施中山路、苍山路、沭新街、常林大街环境提升工程,使县城城区市容环境面貌大为改善,为县域产业发展、居民生活质量提高和城市化质量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

二、我县的发展环境

(一)有利因素

1.临沭县域开发、建设、发展机遇

新形势下,临沭县委、县政府领导明确提出“大干、快干、真干、实干建设富庶秀美临沭”口号,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充分发挥优势,大力发掘发展潜力,努力开创县域开发、建设新局面,全面推进全县的大变化、大跨越。这一机遇,必将极大地提升我县城市建设的水平,为我县城市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机遇,也将大大激发我县城市管理的创新智慧、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氛围和大发展的合力,推动我县城市管理工作全面跨上新台阶。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 的机遇

为进一步加大对山东沂蒙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促进沂蒙革命老区经济社会以好以快发展,经国务院同意山东省临沂市的费县、沂水县、沂南县、郯城县、平邑县、蒙阴县、临沭县、莒南县、苍山县、罗庄区、河东区、兰山区,淄博市的沂源县,潍坊市的临朐县,济宁市的泗水县,泰安市的新泰市,以及日照市的五莲县、莒县等18个沂蒙革命老区县(市、区),在安排中央预算投资等资金时,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 这必将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和我县的市容环境改善、环境绿化美化以及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水平提高等带来历史性机遇,从而推动我县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

(二)面对的挑战

1.城市规划和建设滞后,城市管理基础薄弱

我县的城市规划和建设存在诸多问题,诸如基础设施不配套、环境卫生设施不健全、城市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城市设施的文化品味和现代气息比较欠缺等等,致使我县的城市管理工作基础比较薄弱。

2.经费投入严重短缺,管养标准普遍偏低

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我县城市管理方面人力、财力、物力等投入严重不足,城市基础建设、环境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标准普遍偏低,与其他县区相比有较大差距。由于没有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的政策规定,城管人员无法像公安交警那样享受岗位津贴、加班补贴。由于缺少专项编制,城管执法执勤车辆采购、更新受到严格控制,无法得到正常保障。

3.执法人员配备不足,执法力量亟待加强

各地城管执法人员配备的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是住建部2008年出台的《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规定市容监察人员按城市人口的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的标准配备。如今,市容监察只是上百项城管执法职责中的一项,但绝大多数城市连这样的标准也难以达到。我县城市管理队伍建设也面临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机构设置不够完善,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不利于工作开展;二是队伍普遍年轻,工作经验相对不足,执法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三是职工培训教育不够,工作责任心、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4.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城市管理效率较低

城市管理工作不仅是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也需要各街道、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协作与配合。而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城市管理没有专门的主管部门,各地均由城市政府自行确定管理体制。各地城市管理体制也各不相同,既有单纯行政执法模式,也有执法加管理模式;既有市级执法模式,也有市区两级执法模式。有的管理职能仅限于市容环卫,也有的涵盖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局内部机构、职能设置和街道及其他部门还存在业务范围交叉、工作职责不清现象,公安等其他部门配合城管执法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妨碍城管执行公务和暴力抗法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城管执法公安保障机制建设阻力重重。近年来,“城管打人”和“城管被打”始终是各类新闻媒体追逐的焦点话题,加上少数媒体的不正确引导,使得中国城管被“妖魔化”。“戴着镣铐跳舞”是中国城管执法困境的真实写照,影响了工作效率。

5.法律不健全,城市管理陷入无法可依的困境。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规定,城市管理部门相对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主要涉及建设、环保、工商、公安部门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涉及几十部法律、法规、规章、几百款罚则,但唯独缺少一部统一规范的《城市管理法》。目前,城管局的执法都是在“借法”执法,法律不健全,城市管理陷入无法可依的困境。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经济发展规律,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坚持求真务实发展,主动适应新常态,以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目标,以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精细化、长效化为原则,不断健全城市管理机制、完善城市服务功能,全面提升城市管理质量,实现城市管理与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统一,努力创造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升城市发展质量的城市管理新局面,科学确定“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重大举措,坚持统筹兼顾编制新时期城市管理规划。

(二)基本原则

我县城市管理事业的发展,要在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导下,坚持科学、协调、服务、法治和创新五项基本原则。

科学性原则:

县域城市管理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要把遵循城市管理工作一般规律与我县城市发展特殊规律统一起来,把城市管理发展规律与县域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规律统一起来,把我县城市管理发展规律与我县民生事业发展规律和生态发展规律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我县城市管理工作者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县域城市管理事业沿着科学发展方向不断进步。

协调性原则。立足临沭的现实条件,适应全县产业发展、民生幸福、社会和谐和生态发展的需要,统筹处理好我县城市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统筹处理好县城市管理部门与其他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统筹处理好全县城市管理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有效整合县域内城市管理资源,最大程度发挥各项设施效能,充分提高市政设施承载力和城市整体运行效率。

服务性原则。坚持城市管理服务于县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着力提升服务意识和质量。

大力推进城市管理方式的科学化、数字化、协调化、高效化、社会化,提高城市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努力实现基本城管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均衡性。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和工作方式,文明执法。

法治化原则。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的法治化,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推行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增强执法的透明度,从源头上杜绝各种腐败和不作为现象。

创新性原则。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县城市管理工作,不断创新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和分析新情况、新问题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探索城市管理的新体制、新机制和新模式,实现城市管理的新跨越,全面提升管理效率和水平。

(三)总体目标

通过五年努力,推动临沭县城市管理迈上新台阶,体制机制更为健全,日常管理精细规范,队伍建设坚强有力,执法效果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使我县城市管理在硬件和软件主要方面达到或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实现城乡环卫保洁市场化托管全覆盖,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立长效管理运营体系;实现环卫设施较为完善,积极探索城乡垃圾分类收运、处理机制,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进一步提高垃圾综合利用率,积极探索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计划建成一座规模为日处理垃圾400吨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投资约为2.5亿元人民币,实现资源二次利用,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市容环境卫生状况全面改善,城市空气质量显著提升,使临沭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城区,成为整洁、优美、舒适、低碳、活力、有序的“绿色临沭”、“和谐临沭”、“低碳临沭”,成为 “富庶秀美的临沭”。

城市管理具体指标的目标值如下表:

临沭县城市管理“十三五”规划指标

序号

指标内容

2015年现状值

2020年目标值

1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99%

100%

2

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垃圾焚发电)

0

80%

3

生活垃圾压缩收运率

89%

100%

4

生活垃圾密闭化收集率

约60%

100%

5

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覆盖率

约10%

100%

6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

0

80%

7

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

0

100%

8

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

43%

90%

9

全县市卫生村占比

70%

55%

10

全县省卫生村占比

39%

30%

11

违章建筑处罚执行率

81.2%

98%

12

城区主要道路占道经营

82.3%

20%

13

自然人处罚执行率

/

≥20

四、临沭县城市管理专项规划

(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规划

“十三五”是临沭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快速城市化、深度城市化的重要阶段,是推动特区一体化、构建幸福城区的战略机遇期。未来五年,我县的建设目标是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生态优美、人文丰富的“富庶秀美临沭”,这对我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提出了全新要求。完善行政执法体系,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是加快深度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区的重要保障。

1、行政执法工作现状

我县城市管理执法的规范化运作不断加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城市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

(1)执法范围得到进一步界定

为了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专业性、权威性和有效性,我局结合一些部门体制改革,对行政执法权限进行重新科学划分,对涉及工商、食品药品监督、交通、卫生等方面的专业执法职能和所依据的法规进行逐条研究,初步解决多头执法以及执法专业能力不足等问题。

(2)执法能力进一步提高

执法方式上从依靠行政手段向依法行政转变。县城管局牢固树立“管理城市,服务人民”,执法为民、亲民执法的理念,坚持文明执法,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使执法工作更加公平、公开和透明,为了提升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制度化水平,城管局专门设立市容执法大队,对辖区范围内各类城市管理事项进行不间断巡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公众参与的城管执法互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索。在行政执法力量薄弱的情况下,我县城管局倡导“临沭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理念,探索组建城市管理志愿者服务队,广泛招募社会各界热心临沭城市管理的志愿者参加,组织开展“文明城市我先行”主体宣传日活动、座谈会等系列活动,积极调动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工作,逐步将城市管理志愿者队伍促成协助行政执法、宣传教育的强大辅助力量。

(3)行政执法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

为切实加强我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业务能力,制定了《临沭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继续教育及考核办法》,将执法人员分为城管执法、查违执法、辅助管理、等三类,分别开展分类统一考试,提高执法能力。同时,制定《临沭县城市管理局“最美城管”评选方案》,开展每月、每季度评优活动,树立典型,鼓励先进,掀起“比学赶超”热潮,提高业务水平。

(4)重点整治成效显著

临沭正处于开发、建设的关键时期,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任务重、难度大,针对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和难点,县城管局组织执法力量,加强部门联合,开展系列集中整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户外广告整治工作强力推进。制定《临沭县大型违法户外立柱广告拆除方案》,通过确权、调查取证等方式明确拆除事项,采取法律手段推进广告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二是渣土运输违法行为打击力度不断加大。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布署下,成立以公安部门牵头,交通、交警、城管配合的联合执法组,探索联合执法工作机制,通过24小时全天候执法,设卡查处定点执法等方式,重点打击渣土运输违法行为。

2、行政执法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尽管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在多个方面取得新突破,但离现代化先进城区管理要求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市容环境需求还有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执法制度化、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一是制度化的执法格局尚未形成。仍习惯于运动式、突击式、问题式的执法方式,缺乏提前化解矛盾的能力以及制度化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公安配合城管执法体制尚不完善。公安部门与城管部门对妨碍公务行为的认识上存在差异,导致部分执法措施特别是强制执行措施得不到有效支持,难以落实到位。在一些重难点问题的处理上,常常缺乏有操作化的手段加以制约,暴力抗法时有发生,严重损害执法环境。

(2)执法软硬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一是执法人员严重不足。我县管辖面积为1010平方公里,仅有持证执法人员89名,人均管辖面积达到12平方公里,执法力量严重不足。各地城管执法人员配备的一个重要的参照标准是住建部2008年出台的《城镇市容环境卫生劳动定额》,规定市容监察人员按城市人口的万分之三至万分之五的标准配备。如今,市容监察只是上百项城管执法职责中的一项,工作任务扩展了,但人员配备却依然沿用旧的规定,致使执法力量严重不足,还有大多数城市连这样的标准也难以达到,执法人员配备不足,不利于工作开展,执法力量亟待加强。二是装备落后。县城管局目前有执法车辆23台,除2014年补充10台皮卡车外其余车辆均已经老旧,甚至有部分车辆已经超期服役,属于待报废车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三是执法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加强。队伍普遍年轻,工作经验相对不足,执法素质和能力亟待提高;职工培训教育不够,工作责任心、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由于工资待遇低、缺乏专项培训经费等原因,执法协管员在业务能力和个人素质上与持证执法人员差距较大,工作的流动性高、执法手段的随意性大。

(3)执法依据上仍存在不统一或缺失情况

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国发〔2002〕17号)规定,城市管理部门相对集中行使的行政处罚权主要涉及建设、环保、工商、公安部门的全部或部分行政处罚权,涉及几十部法律、法规、规章、几百款罚则,但唯独缺少一部统一规范的《城市管理法》。在实际工作中面临立案难、案由与事实不相一致、执法难等问题,会造成群众较强的抵触情绪。同时,还面临相关法律法规的追溯力问题。

(4)体制机制不够完善,城市管理效率较低

城市管理工作不仅是城市管理部门的职责,也需要街道和大工业区、各社区及相关职能部门的密切协作与配合。而目前的现状是:一方面,城市管理没有专门的主管部门,各地均由城市政府自行确定管理体制。各地城市管理体制也各不相同,既有单纯行政执法模式,也有执法加管理模式;有的管理职能仅限于市容环卫,也有的涵盖市政公用、园林绿化、市容环卫等诸多方面。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局内部机构、职能设置和街道及其他部门还存在业务范围交叉、工作职责不清现象,公安等其他部门配合城管执法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妨碍城管执行公务和暴力抗法事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城管执法公安保障机制建设阻力重重。

(5)社会对城市管理执法仍存在误解

虽然城市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仍有待提高,但是,人们对城市管理执法存在误解,忽视了城市管理对于改善市容市貌、优化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作用,不利于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开展。由于宣传教育不够深入,人们对城市管理执法的认识不够,违反城市管理法规的现象仍比较突出。近年来,“城管打人”和“城管被打”始终是各类新闻媒体追逐的焦点话题,加上少数媒体的不正确引导,使得中国城管被“妖魔化”。“戴着镣铐跳舞”是中国城管执法困境的真实写照,影响了工作效率。

3、“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

以全市先进县区为标杆,坚持“依法行政”、“执法为民”、“公开公正”原则,努力推进执法体制机制创新,在“十三五”期间达到以下目标:法制化、制度化、人性化的行政执法体系基本建成;政府主导、分级负责、社会参与的执法体制得到完善;行政执法、专业执法与公安司法部门相互配合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健全;执法人员优化配置,素质和业务水平全面提升;城管数字化执法系统基本建成,实现与有关部门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执法效果显著提升;规范城区户外广告设置与管理,合理布局户外广告,提高城市户外广告的档次和标准,促进城市景观整洁、美观,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形成“特色鲜明、分区合理、重点突出、和谐安全”的户外广告体系,突出户外广告风格、品位,展示城市文化、城市特色;通过加强城市执法,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为建设“富庶秀美临沭”提供重要保障。

4、任务和策略措施

(1)强力推进城管执法的法定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一是积极向县委、人大、政协、县政府和市城管局、相关法制部门反映,协助相关部门全面梳理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尽快解决相关法规的适用问题,从根本上实现执法标准、执法体制等方面的统一。

二是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临沭县情的执法细则。立足临沭实际,编制《城管执法指南》指导城管执法工作。

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城管执法日常管控模式。改变运动式、突击式的执法方式,建立常规化、制度化管控机制,加强对日常违法行为的巡查监管力度,力求计划到位、全面覆盖、重点突出。进一步明确管控时间,将节假日纳入日常管理范畴,确保全年365天无执法盲时。进一步细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和落实区域交界处责任制度,确保辖区内无执法盲区。进一步明确管控标准,详细规定执法内容和要求,实现一小时承诺制,即相关违法行为必须在一小时内发现并严格查处,及时整改。

(2)健全执法管控网络和运行机制

一是完善县城城区、乡镇城管网络。强化县局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上的综合协调职能,进一步发挥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的效应。加强监察督办,推进执法队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查处情况复查机制。在条件成熟时,整合、设立一支机动性的执法中队,以加强重点区域管控和应急事件处理,形成既集中又分权、既高效又制约的执法模式。

二是强化社区管理的支撑作用。以落实“门前五包”为基础巩固执法基础,充分发挥管好“自家门”的作用,承担一部分轻微违法行为劝阻、横幅标语清理以及“六乱”治理工作。不断完善城管执法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服务活动的责任、考核和奖惩制度,加强与社区的沟通联系。

三是建立和完善城管与公安、司法等部门的协同执法机制。针对暴力抗法和处罚违法自然人执行难等问题,恢复公安干警派驻执法队的联合执法模式,派驻干警的绩效考核与工作安排由执法队负责,在执法队开展重大执法行动时,派驻干警随同执法。

四是建立有效的执法保障。加强城管与城市规划、环保、工商等部门的合作,建立工作例会、情况通报与支持保障等制度,及时沟通解决执法问题,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力量互补的城市管理执法体系。

(3)合理配置执法人员和装备,夯实执法根基

一是按照管辖范围配足执法人员。综合考虑管辖人口与管辖面积,增加执法人员编制,办理执法证件,并对占用编制人员采取限期调离措施,确保执法人员到位。同时按照1名执法队员配备3名执法协管员的标准,增加协管人员配备。完善人事管理和激励制度,实行“凡进必考”录用制度,逐步建立与城管执法工作相适应的身份待遇和保障机制,提高协管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充分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是开展执法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制定执法人员培训方案,落实培训经费,形成常态化的培训机制。与高校或相关培训机构合作,着重加强法律法规学习以及依法行政能力和城市管理相关知识和技术培训,提高执法人员履行各项职能的技能。通过各种途径鼓励执法工作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提高执法工作人员学历水平。

三是加强执法软硬件装备建设。进一步配足执法用车、防护设备、取证器材和通讯设备,按照每5人配足1台执法车辆的标准,将现有执法车辆换新10台;同时,为执法队和执法人员配备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录音笔、对讲机、防刺背心、防护盾牌、钢盔、电脑、执法通等先进的执法装备,切实提高执法工作效率。对数字化综合执法系统的软硬件进行维护升级,提高数字传输速率,增强系统稳定性。

(4)着力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一是加强文明执法,创造良好的执法形象。规范执法程序,统一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防止执法处罚的随意性,坚决杜绝任何超越法律、法规的行为;加强执法内部检查评议工作,实现对立案、调查和结案流程的全程监督,提高办案质量。

二是强化与新闻媒体的联系和沟通,塑造城管执法正面形象。与市、县电视合作,在临沭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媒体开展系列城管宣传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进行城管执法的正面宣传。

三是开展普法宣传。定期开展法制宣传日活动,使市民了解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形成人人参与城市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组织城管宣传进社区、企业和中小学校园,最大限度的争取群众对城管执法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推进城管志愿者工作日常化、制度化。稳步扩大城管志愿者队伍,到2020年末,志愿者队伍人数达到500人。建立健全招募、培训、奖惩、监督等工作制度,在社区建立城管执法志愿者服务点,并逐步选举产生志愿者机构的各级负责人,培养骨干力量,促进志愿者活动长效化和有序化。

五是推动执法宣传的体验教育。邀请普通市民、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网民代表跟踪体验执法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亲身体验执法工作,了解执法工作及其与城市形象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减少执法阻力。

5、重点项目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投资主体

1

加强执法培训

每年组织全区执法人员

进行专业培训

县财政

2

开展执法宣传

城管进社区、进学校、进工地;媒体宣传

县财政

3

更新执法装备

执法用车、取证器材、通讯设备、办公设备、防护设备、执法服装

县财政

(二)市容规划

1、市容工作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县结合区域实际,本着量入为出、循序渐进、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克服城区基础设施薄弱、建设资金匮乏等困难,实现了市容市貌的全面提升,为把我县打造成“富庶秀美临沭”奠定了基础。

(1)重点区域市容市貌全面改善

以“点”带“面”,全力开展市容环境提升行动。截止到2014年6月底,完成了中山路、苍山路、沭新街、常林大街提升工程,营造了城区亮点。

(2)规范化户外广告管理体系处于稳步建成期

在对县域范围内大型立柱式广告牌进行全面摸底调查基础上,针对县城主要道路两侧广告牌规格不统一、设置不合理、影响市容景观等问题,制发了《临沭县户外广告设置指引》。以市容环境提升行动为契机,统一了广告设置规格标准,规范了中山路、苍山路、沭新街、常林大街等主要道路沿街建筑广告招牌的设置规格、风格。制定了《临沭县大型违法户外立柱广告拆除方案》,联合县工商、公安、交警等部门开展了户外广告专项整治行动。

(3)市容市貌提升未形成长效机制

目前我县城区内市容环境仍然存在一定差距,管理长效机制未形成,市容市貌改善过于依赖专项行动。

(4)户外广告管理效果有待提升

我县目前没有形成清晰的户外广告属地管理体系;户外广告主管部门与一线执法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整治机制不够顺畅。

2、“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

以重点区域为突破口,打造“一路、一河、两街”等景观,着实提升全县市容市貌。提高市政设施的公共服务质量和利用率,推动市容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探索建立市容管理的长效机制。

3、任务和策略措施

(1)继续推进全县市容环境提升工程。

按照“一河、一路、两街”的布局,把苍源河周边区域打造成繁花似锦、芳香宜人的绿色亮点景观;把中山路打造成商业景观大道;把步行街、常林大街打造成构思新颖、特色鲜明、欣欣向荣的标志景观。

(2)以绿色、低碳、节能、智能为指导,升级改造城区公共自行车项目。

积极与公共自行车运营公司进行沟通协调,对已经投入运营的城区公共自行车项目进行改造,对车棚、机柜等用电设备使用高效节能产品(能效标识达到1级标准),达到节电目的。提高自行车的完好率,提高市民出行对公共自行车的使用率,以实现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出行的总体目标。

(3)按照标识清晰、明确、规范、协调的原则,逐步规范户外广告管理。

会同县交通、交警、工商等职能部门,科学制定全县辖区内户外广告的详细规划指引,引导广告业向现代化、高端化发展。同时,增加公益广告的数量,做到商业广告与公益广告相得益彰。对于审批期限已到或需新增的大型立柱广告牌,严格按照《临沂市户外广告占用公共用地使用权拍卖管理若干规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进行拍卖。此外,加大巡查和监管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严禁产生新的违法户外广告。

(4)推动市容管理和数字化城管的整合,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制定可行性方案,着力构建“大城管”平台,经县委县府讨论通过后,逐步将公园、绿地、市容市貌、城市照明、户外广告的监控等整合到数字化城管平台,使城市管理做到全覆盖、实时、智能、高效。通过数字化城管平台,发动居民对城市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提高我县城市管理整体水平。

(三)数字化城管规划

1、数字化城管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县数字化城管工作进行尝试性开发建设,我局于2014年开始构建数字化城管平台,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目前正在探索适应我县发展的运营模式,使数字化城管在城市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中枢作用。

(1)数字化城管平台初步建成

县城管局新建的数字化城管平台与住建局原有的数字化城管平台进行整合和提升。2014年,经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同意,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迅速整合城管局和住建局的数字化城管平台和人员,并从县城管局抽调3名工作人员,组建了数字化城管工作办公室。信息采集和手机“城管通”设备安装工作也已完成,现已经投入试运营,为数字化城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数字化城管工作规范化初步形成

数字化城管工作有序开展。违法信息由一线执法人员采集后,上传到县城管局监督指挥中心备案后转发到相应执法队予以处理,再由一线执法人员负责对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工作流程清晰、迅速准确、省时高效。

严格评价、考核,监督体系。围绕数字化城管的发现、指挥、处理、监督等环节,制定了一线执法人员、操作员工作规范和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评价考核制度,以及议事规则、人员培训考核等相关配套制度。

2、数字化城管存在问题

尽管我县数字化城管工作已取得很大进步,但与市局的要求和我县城市管理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1)数字化城管二级平台未建成,影响工作开展

按照市局要求,我县应该建成二级数字化城管平台,但这一工作尚未完成,我县目前数字化城管平台是独立运行,与市局数字化城管平台尚未完成对接。

(2)数字化城管中枢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我县的数字化城管业务目前仅限于垃圾监管、渣土车监控、工作人员考勤等内容,市容市貌监控、基础设施修复、“六乱”治理等重要城管业务未纳入,数字化城管的功能未能有效发挥。

(3)考核机制仍需完善,工作效能有待提高

一线执法人员的信息采集考核基准由有效处理行为数决定,当前的考核管理体制仍有待完善,考核力度有待加强。在案件处理过程中责任单位配合不够,案件处理效果不甚理想。

3、“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

加大对数字化城管工作的投入,通过多种形式充实数字化城管队伍,积极构建“大城管”格局,建立健全科学的、面向城市管理目标的运行绩效评估体系。到“十三五”末,建成包含市容市貌监控、基础设施修复、“六乱”治理、照明控制、垃圾监管、园林监控、渣土监控等业务的结构先进、资源共享、全县互动的数字城管体系,违法行为的发现率和处理率达到90%以上。发挥数字化城管的中枢作用,带动城市管理工作的整体提升,实现“数字城管让城市更美好”。

4、任务和策略措施

(1)建成数字化城管二级平台

争取财力和技术支持,建设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电信集成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网格管理技术、城市部件管理技术等数字城市技术,具有数字化、网络化、精细化、空间可视化和开放性的数字化城管二级平台以及对应的城市部件数据更新维护平台。

(2)打造务实高效的工作队伍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招募专业技术人员等工作人员;按照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原则促进工作人员有序流动;按照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原则做好工作人员的合理淘汰;按照按需施教、学用一致、讲求实效的原则对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和工作创新的系统培训,建设一支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队伍。

(3)充分发挥数字城管的中枢作用

一是做好信息普查和更新。对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市政设施、街面秩序、施工管理、宣传广告等各方面城市管理信息进行普查,并根据城市发展进程及时更新数据。

二是加快城管业务的数字化整合。利用数字城管的科技优势,在已有的业务基础上,把城管的其他各项业务(特别是环卫监控、渣土监控)逐步纳入数字化城管系统,开发升级相关业务应用系统。

三是加强监控部门和执法部门的联系和配合,提升工作效率。融合数字化采集网络和城管执法网络,做到发现一桩、处理一桩。

四是完善监督评价机制。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科学评估信息采集员和执法人员的绩效;按照执行与监督分离的原则完善监督体系,提高信息采集员的积极性和执法人员的执行效率。

5、重点项目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投资主体

1

数字化城管二级平台建设

建设数字化城管二级平台,包括场地和硬件设施

县财政

2

城管业务整合(大城管模式)

市容市貌监控、基础设施修复、“六乱”治理、照明控制、垃圾监管、园林监控、渣土监控等业务的整合,主要包括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

县财政

3

城管专用设备

执法通、城管通、呼叫中心相关设备等

县财政

4

综合信息普查

对全区事、部件进行综合普查,将事权进行划分

县财政

5

日常维护

专业技术人员招聘和管理,设备维修保养

县财政

(四)环卫管理规划

1、环卫管理现状

临沭县自“十二五规划”实施以来,不断升级环卫设施、提高管养标准,以市场化推动道路保洁和垃圾清运,以消防安全治理为重点开展城中村综合治理,以市容环境提升行动为重点改善区域环境,多管齐下治理“六乱”,统筹兼顾处理建筑垃圾,特别是在2013年根据省、市统一布署,在全县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面”,全县城乡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1)环卫设施日趋完善

截止到2015年5月,临沭县共装备有环卫工具房 0个,市政公厕 27 个,垃圾中转站 1 座(含移动),240L密封垃圾箱3000 个,660L密封垃圾箱 个,果皮箱 70 个,清扫车 4 台,钩臂车 2 台,洒水车 2 台,环卫手推车 0 部。虽然环卫设施数量和质量还不能完全适应县城城市管理需要,但总体在不断完善,为我县环境卫生整体水平的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

(2)市场化垃圾清理模式初步形成

我县环卫清扫、垃圾清运已推向市场化,由清运公司承包辖区范围内垃圾清运、中转站和公厕等环卫作业,城市管理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全区清扫面积共计518万平方米,清洁保洁均价 1.1 元/㎡年,垃圾清运费每吨约 元;共有清扫工人 328 人,日清运垃圾 110 吨,垃圾进站转运率 10%。

(3)市容环境提升行动初见成效

通过开展全县城区“门前五包清洁行动”,对辖区范围内的卫生死角、暴露垃圾、污染环境的渣土及黄土裸露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了《临沭县垃圾运输车辆整治工作方案》和《临沭县道路清扫保洁考核标准(试行)》,建立了环卫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和及时妥善处理环卫投诉的制度。

(4)建筑垃圾处理工作得到加强

“十二五”期间,妥善解决了蛟龙镇临时受纳场遗留问题,并于2012年9月份开始受纳渣土。规范余泥渣土排放管理,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施工工地的出入口硬底化和有无设置洗车池情况进行巡查,向各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宣传渣土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各施工单位做好渣土的排放工作。对于经常出现偷排渣土情况的地段进行重点监控。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提入议程,经过考察学习,县城管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引进建筑废弃物回收再利用项目,届时会将建筑废弃物转化为路面砖、墙体砖、草坪砖等新型环保建材产品,进而解决由于大开发、大建设、城市更新等产生的石块、砖瓦、混凝土等建筑废弃物问题。

2、环卫管理存在问题

“十二五”期间,虽然我县的环卫情况已得到很大改善,但与其他县、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难以适用我县未来的城市建设和管理要求。

(1)职能、机构和人员配置有待优化

我县环卫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健全,县城管局环卫所除负责环卫工作外,还负责全区市容环境综合整治、渣土处理等工作。工作任务繁重、人员严重不足,难以顾及全县环卫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日常环卫作业监督及检查工作,影响了环卫工作的效能。

(2)环卫基础设施落后,数量配备不足

一是环卫设施、设备配备不足。我县在环卫设施、设备方面历史欠账多,按照《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的规定,我县应设置废物箱(包括垃圾桶、果皮箱)约4000个,缺口1000个;按3000人设置公厕1座,共应建设公厕约40座,缺口13座;总面积按16万平方千米计算,大、小转运站各建一半,那么共应建设垃圾转运站约6座,缺口5座。由于果皮箱、垃圾桶不足,垃圾满溢现象时常发生,甚至产生无法及时清运、箱外垃圾长期堆积的现象,造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市容环境和百姓生活质量。二是生活垃圾处理场、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等大型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处理方式单一,部分特种垃圾的处理尚未纳入环卫管理。目前,填埋仍然是我县垃圾处理的主要方式,资源化利用手段和设施严重缺乏,这与建设“富庶秀美临沭”的城区发展目标严重不符。同时,我县餐饮企业经营者普遍对餐厨废弃物处理的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餐厨废弃物非法收运和处置现象较严重,大部分餐饮企业对餐厨废弃物的监管制度落实较差。

(3)投入不足,清扫保洁标准偏低

按照临沂市统一标准,我县道路清扫保洁平均价格应为4.4元/㎡·年,而目前我县清扫保洁外包均价 1.1元/ ㎡·年,在全市各县区中处于最低水平,远低于政府预算指导价(四级道路保洁指导价 4.4 元/㎡·年),仅达到我市清扫保洁单价的1/4左右,这直接决定我区环卫清扫保洁的质量水平。承包清洁服务企业的经营利润较薄,无力购买更新相关环卫作业机械设备,对路段的清扫保洁人力、物力投入也比较有限,使得外包道路的冲洗范围、冲洗频次、清扫质量、机械化清扫率平均水平偏低,制约了道路保洁工作水平的提升。

(4)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低

分类收运体系没有形成,公共场所设置的分类垃圾箱流于形式,普通工业垃圾与生活垃圾混收混运情况长期存在,餐厨垃圾和建筑垃圾(渣土和废弃物)尚未得到妥善处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十三五”期间主要目标

以建设“富庶秀美临沭”为契机,落实全面提升临沭县城区市容环境要求,建设和改造一批环卫基础设施,使环卫设施配置能基本满足我县城市发展需要。加大经费投入,提高道路清扫保洁标准和覆盖范围。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收运,建成工业垃圾、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的分类收运和再利用体系。完善环卫管理运行机制,推动全民参与环卫管理。到“十三五”末,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90%以上,清扫保洁质量基本达到原特区内同等水平;生活垃圾密闭化收集、压缩收运及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建筑垃圾综合利用率达到80%,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100%;全县市卫生村总数达到55%以上,省卫生村达到30%以上。

4、任务和策略措施

(1)落实环境卫生精细化管理,大力提升城市清洁水平

贯彻执行市政府《关于完善环卫市场机制提升城市清洁水平的意见》和《临沂市公共区域环境卫生质量标准和管理要求》等文件精神, 开展环卫设施专项普查,根据全县市政道路所在区域的重要程度、车流量和人流量等情况的不同,将县域道路和街巷分别划分为一、二、三、四类四个保洁和管理类别,并落实相应保洁经费,同时,按级提高市政道路冲洗频次,着力解决路面污垢、积尘,商业街区人行道油污、口香糖渣污染问题,强化环境卫生质量控制,切实提升我县环境卫生质量。

(2)推动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城市垃圾处理能力

一是加快推进蛟龙垃圾处理厂建设。作为集垃圾分选回收、卫生填埋、渗滤液处理等诸多处理工艺于一身的环卫综合基地,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我县解决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的出路、改善环境卫生具有重要意义。“十三五”期间,要加强沟通协调与合作,着重推进建筑垃圾综合处理厂、餐厨垃圾处理厂等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保障全县的生态环境质量。

二是加快配齐及优化布局环卫中小型设施、设备。“十三五”期间,以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为目标,加大环卫设施、设备如垃圾桶、果皮箱、公厕、垃圾转运站、环卫工具房、环卫休息室的经费投入,尽快配齐环卫设施、设备,以满足实际工作需求。此外,在提高清扫保洁单价的同时,要求中标的清洁服务企业根据机扫工作任务,购置配备一定数量的高压清洗车、机扫车、洒水车等清扫保洁设备,稳步提高道路清扫、洒水及冲洗作业的机械化水平。

三是推进渣土受纳场、垃圾填埋场、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项目的建设。在蛟龙垃圾处理厂的基础上,适时规划、建设其他垃圾填埋场;加快引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提高建筑废弃物再利用率,解决未来全县城市更新建设而产生的大量建筑废弃物出路问题。

(3)建设垃圾分类收运和再回收利用体系

设置分类垃圾箱,从源头做好垃圾分类。通过舆论和相关法规,督促市民和企业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借助经济激励,引导清洁服务企业做好垃圾分类清运。充分利用环境园、建筑废弃物回收利用项目等设施,将垃圾转化为肥料、建材等产品,实现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从产业政策、税收、金融上吸引和支持民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垃圾分类收运和再回收利用,推动垃圾处理市场化。

(4)完善环卫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改革环卫组织机制,建立统一的环卫管理体制。由县政府统筹安排环卫管理经费,统一开展环卫管理项目的招标工作,签订临沭县城管局、办事处、公司三方合同,建立城管局和办事处对环卫清扫、清运工作同时监管的机制。

二是健全环卫日常巡查制度。实行责任区环卫巡查制,巡查内容涵盖环境卫生、城市“三乱”、渣土等,建立巡查日志,强化环境卫生质量监督小组作用,及时解决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三是引入市场机制,创新思路治理“三乱”。以外包形式引入市场化管理机制,促进“三乱”治理经济化。发挥“门前五包”管好“自家门”的作用,协助执法人员做好劝导和执法监督工作。

四是发挥数字化城管优势,推进环卫管理数字化。将环卫设施监控、垃圾分类清运监管、保洁质量巡查、渣土监管等逐步纳入数字化城管平台,开发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5)加大环卫知识教育宣传工作,切实提高市民的环卫意识

市容环卫整体水平提高的关键在于市民环卫观念的转变与提升,“十三五”期间,从多角度、多方位落实市容环卫知识宣传工作,转变市民的市容环卫观念,提升市民的市容环卫素质,推动我县市容环境整体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健全城管志愿者网络,逐步配齐各社区、办事处志愿者负责人,培养骨干力量,壮大志愿者队伍,提升志愿者工作积极性,引导志愿者参与环卫管理,将环卫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5、重点项目工程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

投资主体

1

环卫工具和设施

环卫工具房、公厕、垃圾中转站、垃圾箱、环卫手推车、高压清洗车、机扫车、洒水车等的购置和建设

县财政

2

蛟龙垃圾处理厂

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和维护

县财政

3

渣土受纳场

蛟龙渣土受纳场的建设和维护

县财政

4

垃圾回收

利用项目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厂、有机垃圾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的建设和维护

县财政、相关企业

5

环卫宣传

市民宣传教育、城管志愿者管理

县财政

五、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临沭县城市管理“十三五”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是指导临沭县城管局未来五年城市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必须深化改革,全面落实组织、政策、资金、人才保障机制,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一)规划实施的体制机制保障

1、完善临沭县城市管理行政体制

配合我县基层管理体制改革,按照集中统一、理顺关系、提高效能的原则,稳步推进县局和乡镇城市管理资源整合,解决城市管理体制不顺,力量总体不足、局部失衡的问题。总的原则是将适合于统一管理的职能,由县局负责;将适合于由乡镇具体管理的事项,由乡镇负责。同时,按照费随事转、人随事转的原则,合理统筹配置城市管理人力、物力、财力,全面提升我县城市管理的整体性和效能。

2、完善城市管理多元治理格局

为了配合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元治理格局,争取早日建成“大城管”格局,对市政设施维护、环卫清扫、绿化、城市照明等业务实行管养分离、发包竞争,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给专业化的企业或社会组织承担,招标工作由城管局统一安排,签订合同,由城管局和镇街、办事处对环卫清扫、清运、工作同时监管,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行效率。

(二)健全规划落实的组织机构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领导组织机构,在明确城市管理部门行政职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城市管理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各局属部门和单位以及镇街、办事处城管系统要根据《规划》的总体要求,明确职责分工,签订目标责任书,将规划目标、调控指标、重点任务等分解到年度工作目标或分期实施计划。

2、建立城市管理高位协调机制 。

立足构建“大城管”理念,加强对城市管理重大问题和前瞻性问题的研究,加强与我县各职能部门和辖区单位的联系,及时沟通信息,建立城管与公安、市场监管、交管、环保、规划等部门的联动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大城管”的工作格局。

3、健全城市管理信息化系统

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管平台建设,初步形成城管互联网系统,并推进数字化城管与公安、工商等部门信息系统的对接,将城市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信息平台与各部门直接联系,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多部门协同工作的优势,实现无缝隙城市管理,提升城市管理的效率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4、实施规划的考核和评估机制

对于规划提出的目标、调控指标、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组织开展规划实施评估,进行综合考核。创新考核方式,实现目标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平时考核与年度考核相结合、日常督查与专项督查相结合,及时发现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并对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提前监测和预警。借助社会力量参与规划评估。采取政府评级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评估规划实施效果。

(三)完善规划实施的资金保障

1、逐步加大财政资金对城市管理的投入

健全城市管理经费投入保障机制,推动完善城市管理专项预算,根据城市管理难度增加、工作要求与标准提高的要求,加大专项经费补助,保证市政、环卫、绿化养护等公共服务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统筹编制城市管理年度财政计划,对经费安排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审计。

2、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支持

按照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要求,全面核算我县城市管理基础设施布点、道路清扫、园林绿化养护、市容环境提升等标准与经费投入差距,编制详细的经费预算,争取市、县级财政用直接拨付、以奖代补等方式予以经费支持。

3、多方面拓展融资渠道

逐步推行城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向社会资本全方位开放,鼓励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建立公平竞争机制,形成投资渠道多元化、融资渠道商业化、运作机制市场化的新型融资格局。

(四)强化规划实施的人才队伍保障

1、完善城管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

加强行政管理、数字城管、城管监察、城管信息员等城市管理人才引进,严把城市管理队伍“入门关”,提高城管队伍专业化水平,增强城市管理的发展后劲。创新教育培训机制,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建立城管队伍教育培训工作系统化、长效化机制,深入开展专业能力、法规知识、职业道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业务能力和依法行政水平。

2、加强人力资源开发

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城管专业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激励机制,有效提升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将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不出事的年轻干部提拔到重要岗位培养锻炼。完善社会监督机制,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主动开展城管执法社会评议活动,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防止违法违纪情况发生。

(五)高度重视宣传舆论引导

1、创新宣传手段,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以公德教育为载体,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营造城市管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开展市民体验教育。通过举办“城管体验日”等活动,积极推动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展示城市管理的成果以及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性。深入开展城市管理志愿者活动,增强市民的城市管理意识,提高对于城管工作的知情度。

2、加强舆论引导

密切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宣传城市管理法律法规,挖掘城市管理工作的突出亮点、新鲜经验和显著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强网络媒体宣传,以论坛、讨论组、微博等形式积极开展网络宣传。

3、扩大城市管理政务公开

完善城市管理的信息沟通,主动公开城市管理信息,利用网站、社区电子显示屏、宣传栏等方式,及时公布城市管理业务的有关政策、法规和办事指南,提高城市管理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畅通企业、政府、社会沟通渠道,公开行业监管报告,定期公布检查情况,引导和发动全社会参与管理,促进城市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