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简体 繁体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数据开放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五年规划>>“十三五”规划>>专项规划>>正文
临沭县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2016-12-08    点击数:  
 索引号  linshuxiannyj/2021-0000240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沭县农业农村局  发布日期  2016-12-0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临沭县现代农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索引号: linshuxiannyj/2021-0000240
发布机构: 临沭县农业农村局
公开目录: 专项规划
发布日期: 2016-12-08

一、“十二五”规划完成情况

“十二五”期间,县农业局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线,强化责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扎实推进了全县农业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农民收入的较快增长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完成情况。

农业经济发展稳步增长。一是全县农业总产值由2011年的16.81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8.98亿元。二是全县农民人平纯收从2011年的7925元增加到2014年的11566元。三是主要农产品总量快速增加。2014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34.5万亩,其中粮食面积85.3万亩,总产达35.4万吨;花生面积43.5万亩,总产达16.8万吨。

粮油生产稳步提升。依托粮油高产创建、测土配方施肥、“一喷三防”等农业项目,狠抓田间管理,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统防统治和良种良法配套,做好重要农时季节的作物管理技术的推广与技术集成,促进农业节本增效和粮油生产稳步增长。近年来,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80万亩以上,花生播种面积稳定在42万亩以上,保持了粮油生产持续增产势头,实现粮食生产十二连增。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快速推进。十二五期间,我县高度重视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工作,按照“立足优势抓产业、围绕产业建园区、发展园区带基地、依托基地创品牌”的思路,通过强基础、抓产业、建园区、扶龙头、创品牌,加快优质农产品基地园区化、品牌知名化进程,全县优质农产品基地品牌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发展各类优质农产品基地面积22万亩,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56个,累计注册农业类商标(已受理申请)80多个,创建市级以上知名农产品品牌7件、地理标志2个。成绩位于全市前列。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通过搭建农业贷款担保、土地流转、科技教育和农产品交易四个平台,不断加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力度。目前,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2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7家,市级龙头企业5家),累计流转土地面积23.5万亩;累计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114家、家庭农场381家,培育种粮大户30家;共有6家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7家合作社被评为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15家合作社被评为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共为48家经营主体已办理和正申请办理担保贷款1845万元。

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一是强化减轻农民负担监管。坚持农民负担量化考核和明察暗访,认真查处涉农信访案件。二是农村“三资”监管进一步规范。重新修订完善了《临沭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考核办法》,开展了三资检查考核工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组织全县经管站人员进行重点业务培训。三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强化业务培训指导,实行一周一调度,并根据调度情况编发简报予以通报。目前除试点村外,全县共有485个村开展了确权工作,其中有480个村已完成调查摸底工作,479个村完成公示,459个村签订了承包合同。

农村新能源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共新建农村户用沼气5165户,集中供气工程3处,大中型沼气工程48个,沼气服务网点27个。2015年上半年,新建户用沼气池897个,累计发展户用沼气池5.69万个,占全县适宜农户的64%,总容积60万立方米,年产沼气2440万立方米;利源奶牛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已基本完成,前庄奶牛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已开工建设;推广生物质节能炉500台;完成中型沼气工程15处。

农民科技培训成效明显。结合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基层农技推广补助等农业科技项目的实施,大力开展科技培训,逐步实现多元化的培训与指导,着力推广烟农19、临麦2号、泰农18、临麦4号、丰花1号、山花9号等粮油作物良种和配方施肥、小麦精播半精播、小麦宽幅播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花生机械化播种和收获技术、氮肥后移等技术,大力推行高产创建活动,结合临沭县农业信息网和“12316”服务热线,积极做好科技信息发布、病虫害防控等工作,确保各种适用、优质、高效种植模式到村、到户、到人,充分发挥科技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县共开展集中培训500余场次,深入农户面对面技术培训4万余人次,辐射技术培训40万余人次。

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强化。通过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三级”监管网络,实施农药经营两项制度,保障了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近几年,未发生1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100%,禁限用农药检出率为0。

(二)存在的问题。

农业产业体系不健全。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的机制尚未形成,产业链条中各环节耦合乏力。全县花生产业种植面积大,加工企业少、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极大地制约了农产品的转化增值。

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不规范,服务、合作不够完善,新型经营主体对农业和农民的辐射和带动能力不足。

现代农业发展制约因素多。一是土地流转价格持续走高,流转一定规模的土地越来越难。二是受各种农资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成本增加,加之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农村劳动力缺乏,给粮食生产带来较大影响。三是各镇街农技推广人员多数被调用从事其他工作,在岗不在职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有效推广。

农村经营管理进度缓慢。一是三资管理基础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已远远滞后于上级里的时间节点要求。三是担保贷款发放进展较慢。

二、“十三五”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总值、农业增加值、农产品年出口总值,年均增幅分别为6%、8%、10%。2020年分别达到27、17.45、20.8亿元。

农业种植业结构更加合理。粮油作物面积保持稳定,果茶桑、蔬菜、花卉苗木、杞柳等特色作物面积逐步扩大。2020年粮食、花生面积分别稳定在75万亩、42万亩。

农业规模化经营程度走在全市前列。2020年,土地流转面积达到30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0%以上。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达到80、120、100家,高效特色农业精品园区达到80家以上。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更加保障。到2020年,县域农产品生产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以上,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原料以上生产基地认证面积50%以上。

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粮油单产水平大幅提高,县域全部实现测土配方施肥,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

(二)基本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适应“四化”同步发展以及“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发展新要求,以促进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为目标,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两区”同建,以率先突破土地流转、招商引资“两大”平台建设为手段,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主攻方向,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休闲观光农业、设施高端农业、精准节约农业等新型农业形态,着力构建科技先导型的农业科技产业体系、基地园区型的绿色农产品生产体系、龙头带动型的农产品加工体系、市场引导型的农产品仓储物流产业体系、农游一体型的休闲观光产业体系、宣传推介型的会展农业产业体系、中介服务型的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体系。通过完善设施,强化服务,规范管理,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打造品牌,培育壮大规模经营主体。

(三)总体布局。

根据功能区划分原则与区域特征,总体空间上按照“一廊、两核、四大功能片区、十大万亩特色产业园区、百个高效特色精品园区”的“12411”布局。

一廊:沭河沿岸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

两核:县城农业科技文化产业核心,苍马休闲农业产业核心。

四大功能片区:北部杞柳集约发展区、东部花生出口创汇原料区、南部丘陵林果生态区、中部平原粮食高产创建区(北柳、东油、南林、中粮)。

十大万亩特色产业园区:按照一廊、两核、四区的功能要求,以及“两区”同建的产业定位,建设十大万亩特色产业园区。即:金正大万亩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万亩优质油料生产加工基地、万亩杞柳示范园、万亩黄烟示范园、万亩生态渔业综合产业园、正德万亩农业科技园、万亩优质甘薯基地、万亩花卉苗木基地、万亩精品茶园、万亩优质葡萄园。

百个高效特色精品园区:按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社会化的要求,以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重点,配套“两区”同建,打造100个千亩或五百亩以上的高效特色精品园区。根据全县的行政区划、自然资源等特点将全县打造成8大万亩农业特色经济区域。

(四)发展重点。

粮油生产。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方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粮食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新机制的引进与创新力度,推行统一选用优良品种、统一机耕、统一配方施肥、统一防治病虫害、统一适时收获、统一秸秆还田的“六统一”种植模式,推进粮食生产适度规模化,鼓励发展粮食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粮田等形式,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优质粮源基地;打造国家重要花生绿色原料生产基地为目标,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着力推进科技进步,主攻单产,改善品质,大力开展产后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全面推动花生产业升级。通过转方式、调结构,全面提升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工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附加值和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把临沭花生大县逐步变成深加工和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市场占有率高、出口创汇能力大的花生产业强县。到2020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5万亩,全县粮食平均单产突破530公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0万吨,花生播种面积稳定在42万亩,单产达到475公斤,总产20万吨。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现代农业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两区”同建,以“十有”标准支持建设10个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区和100个高效特色精品园区,“十有”标准即:有规划、有规模、有创意、有特色、有主导产业、有经营主体、有科技支撑、有带动农户、有产品认证、有商标品牌。加大园区建设支持力度,以点带面,连点成线,连线成面,逐步构建起完善的临沭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十有”标准,制定支持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包括土地流转、农业设施和附属设施建设、金融信贷、科技创新和服务、财政资金奖补等。加强园区标准化管理和评定,建立县级特色产业园区扶持基金,专项用于扶持特色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并按照政府投资评审和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加强绩效管理,促进特色产业园区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做响品牌、做强龙头,创建现代化设施、新技术应用、质量管理和生态循环。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一是大力培育农业规模化经营主体。重点培育80家加工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重点培育120家经营规模大、服务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社员得实惠的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十有”建设标准要求,重点培育80家产业基础强、建设标准高、综合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高效特色农业精品园区。进一步加强对“一村一品”工作的引导和指导,重点培育60个特色产业突出、农户积极性高、农民增收较大的特色产业专业村。建立考核激励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合作社、园区、特色专业村积极与超市、标准化市场、社区、企事业单位对接,逐步建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单位对接,逐步建成产加销一体化的经营体系。二是引导建立专家、企业、中介、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和“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股份农场”、“专业市场+农户”等多种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建立以技术入股、参股为主的专家与企业、专家与农业经济合作组织、专家与农户的利益联接机制。建立以订单、合同为主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农户、企业与农村合作组织的利益联接机制,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利益联接方式。三是建立土地流转和租赁市场。培育土地流转中介机构,发布土地流转信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形成以政府部门服务为主、社会中介服务组织参与的土地流转体系,以适应农民土地流转愿望,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

农产品质量安全。进一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措施,把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强化农资市场整顿。二是巩固农药经营“两项制度”。三是组织实施农资夏秋季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四是排查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五是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体系建设。到2020年,县域农产品生产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以上,其中无公害农产品原料以上生产基地认证面积50%以上。

果茶生产。以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花卉苗木、中草药、优质林果为重点,积极筛选引进适宜该区种植的优良品种,加大农业开发综合整治力度,逐步扩大丘陵山地节水灌溉面积。培育壮大花卉苗木、中草药、优质林果等专业合作社,引导规模经营主体建立5~8处标准化特色种植科技示范园,鼓励发展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园区。到2020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50%以上。

农村新能源建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创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重点做好“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建设和太阳能应用工作,推广“沼气做饭、太阳能洗澡”的新型生活模式。到2020年,建成“一池三改”农村户用沼气5.8万户,达到适宜农户的65%以上,建设20处大、中型沼气工程。太阳能利用达到适宜农户的40%以上。

(五)保障措施。

加大政府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大政府对节水灌溉、水库河道、农田道路、农田电力、信息化网络等基本建设的专项投入。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农业园区建设和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基础设施等投入。重点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民营企业投资的主体作用,关注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按照国家产业发展要求,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特别是要积极申报省、市农业发展项目。同时以民营投资为依托、信贷投入为补充,通过运用各种优惠条件,引导各种资金投入到现代农业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外来资金。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积极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建立滚动发展的招商项目库,广泛吸纳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

强化人才引进与培养。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制定优惠政策,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引进高素质、高层次人才。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激励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氛围与政策环境,建立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激励竞争机制。并建立一支廉洁、精干、高效的管理队伍,结构合理、水平高、科研开发能力强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要高度重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集经营管理、生产示范、技术服务为一体的新一代农业管理者和经营者。加快新兴职业农民培育,是解决后城市化农村人力资源薄弱与现代农业发展矛盾的有效途径。统筹整合社会各方面教育资源,大力提升现有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服务功能,使各种教育培训资源延伸到企业、到村、到户。

加快农村综合改革。一是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办证工作。二是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合作制改革。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推进集体资产的股份合作制改造,实现集体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将农村除承包土地以外的集体各类资源性、经营性资产,做股量化到村集体组织成员,成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等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三是建立统一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各镇街都要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信息网络平台,村设立信息员,培育开放有序的农村产权流转市场,促进农村各类产权公开交易、有序流动。

狠抓规划任务落实。加强对现代农业产业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评估工作,制定考核办法,特别要把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园区建设提升情况以及农民收入增长情况作为考核评估的重点内容,并纳入党政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建立完善考核标准,量化考核指标,做到季度检查与年度考核相结合,全力推进规划实施进度。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