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人民政府关于对市二十届人大二次会议第A20230008号建议的答复 | ||||||||||||||||||||||||
2023-06-12 点击数: | ||||||||||||||||||||||||
|
||||||||||||||||||||||||
|
||||||||||||||||||||||||
尹相坤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沂蒙老区“好日子”示范县,加快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关于建议1:支持临沭创建科技创新示范县。 2022年,市委书记任刚同志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临沭县要立足现有优势,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县”,明确了临沭发展的清晰航标,赋予了临沭助力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的光荣使命。出台了《临沭县建设科技创新示范县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创新立县”工程,厚植创新沃土、塑强科技支撑,为加快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山东省技术转移先进县”“全省科技副职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推动创新要素集聚方面。一是强化组织保障。临沭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的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配备了正科级事业单位县委人才发展服务中心,组建了人才发展集团,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的战略谋划和推进,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提供坚强的组织领导保障。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出台《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百家院所进临沭”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用真金白银、真情服务激励科技创新示范。三是强化资金保障。设立3000万元科技创新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通过政府资金激励引导,激发企业创新创业热情,全县规上企业年均研发投入超过10亿元。四是强化政策保障。建立县级领导“一线工作法”“双线双包”常态化走访帮扶企业制度,围绕产业发展、企业发展所需,帮助企业组建人才团队114个,引进外国专业技术人才330余人次,为企业解决技术、经营等困难问题900余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49.7亿元。 提升企业创新水平方面。一是在创新主体培育上精准施策。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培育库入库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不断增强创新创造动能活力。“十三五”以来,临沭累计拥有高新技术企业78家、国家“小巨人”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2家、省“瞪羚”企业6家。二是在科技合作上拓展深化。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科技创新体系,深入开展“在外人才助力临沭发展”“百家院所进临沭”等活动,引荐县内60余家企业与国内外110余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开展产学研合作238次,实施科技研发项目200余项,通过联合共建共接方式,推动更多高端人才和创新成果聚集临沭。三是在项目争取上持续发力。加大人才、科技项目申报力度。“十三五”以来,累计申报获评国家级、省级重点人才20名、市级以上人才、科技项目176项,争取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金1.65亿元、科技和人才项目无偿补助资金1.68亿元,为深耕创新研发提供强力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改善创新环境方面。一是规范现有研发平台。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杠杆作用,引导企业加大对研发场所、研发设备、研发人员的投入。以金正大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国字号”研发平台为牵引,鼓励企业构建或参与跨国家、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的创新联盟,为企业创新引入更多技术支持,放大研发平台效应。主动做好服务保障,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创新支持,吸引更多科研机构和高端要素集聚落户临沭。二是谋划新的研发平台矩阵。聚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平台全覆盖”目标,探索了“企业+项目+人才”“企业+平台+创新”“政策+载体+服务”的发展模式,完善了科研条件、人员保障、激励机制等配套政策,加快科创平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及众创空间建设,突破了建设一批重量级的创新平台,加快构建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实施创新驱动“123”计划,全县累计建设市级以上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或中心192家,其中国家级15家、省级46家、市级129家,县高新技术产业研究服务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三是共建“飞地”研发平台。鼓励和支持各镇街、开发区和企业在济南、青岛等省内创新高地及“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资源集聚区,建设一批“飞地”研发平台、布局一批孵化载体,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促进创新要素向我县汇集,推动智力成果在我县转化。“十三五”以来累计转化科技成果376项,登记技术合同283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35亿元。获得市级以上各类科学技术奖励143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国家技术金桥奖3项。建成北京、上海、深圳3个招才引智工作站,招募引进国内外院士专家126人、全职博士29人、硕士680余人,全县专业技术人员达3万人,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从2016年的12.8%提高到14.4%,高层次人才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市前列。 关于建议2:支持临沭-沂河新区协同发展。 产业发展方面。按照“一体两翼”总体布局,持续完善“一区三园”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以亿人方M谷、格林汇能为主导的医美健康产业,以金沂蒙、福瑞达、济坤为主导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山田新材料、基弗锂电池、金沂蒙锂电池电解液为主导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等“园中园”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升级,加速标准化厂房(13万平方米)、人才公寓(2万平方米)、科创中心(5.4万平方米)建设,降低企业创业成本,缩短项目落户时间,实现筑巢引凤、拎包创业,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 产业链布局方面。加快碧桂园皓耘科技、百事食品、亿人方等重点强链项目建设,把装备、化工、食品打造成为佰亿级特色地标产业。建立产业链补链延链项目库,有针对性地抓好液压电控技术、生物基因调控技术、碳化硅陶瓷断裂韧性等重点短板技术攻关,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 文化旅游方面。一是加强规划引领。委托中山大学编制《临沭县朱村片区与刘少奇馆片区乡村旅游振兴行动规划》,在空间布局上打造“朱村好日子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和“少奇来鲁”文化传承示范区,以临沭红道为媒介,打造发展新亮点。二是加强联动发展。一方面丰富朱村景区业态,推进好运角休闲区建设,植入多种休闲体验项目,打造网红打卡区。推进“沂蒙乡愁”民宿建设,打造民宿集聚区。另一方面主动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推动与沂水县、莒南县、河东区等县区的景区合作,共同开发旅游市场。三是加强市场运营。完成营销队伍搭建,明确考核方案、部门及岗位职责。继续做好柳交会、朱村旅游节、贺年会、元宵灯会等节庆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工作。加大对外推介力度,借助省市宣传推介平台和抖音、快手、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形成全方位、立体式的旅游宣传促销网络,扩大红色朱村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 关于建议3:支持临沭建设工业强县。 支持协同发展。一是项目带动方面,按照“县镇联动、梯次推进、滚动实施”原则,建立“1+2+5”项目跟踪管理、服务培育机制。2022年戴克80万吨环保树脂及有机醛酸绿色新材料等9个项目被认定为全市重点技改项目,山田锂电新能源专用碳化硅陶瓷项目等4个项目列入山东省技改导向目录;金正阳等4家企业获批市重大技术改造标杆项目;金正阳的“连轧无缝钢管的智能调控技术改造项目”入选“山东省绿色化技改十大优秀案例”。2023年,华星纸业年产22万吨高强瓦楞原纸项目二期等23个项目入选全市过亿元技术改造项目,金沂蒙VOC综合治理改造工程项目等4个项目入选2023年度省级重大技术改造导向计划。二是政策激励方面,鼓励企业创新转型、技术改造和规模发展,兑现2022年工业高质量发展奖补资金1548余万元,评选表扬了功勋企业家、行业领军企业家和优秀企业家,并分别发送了金质奖章。 支持集群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工作方案》《临沭县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实施方案》《临沭县重点产业(企业)产业链图谱》《开发区“一区三园”建设的实施意见》《临沭县智能制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关于进一步支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政策文件,形成了以高端化工、化肥、高端装备为主导,以食品加工、杞柳编织为特色的“3+2”现代产业集群。 支持园区化发展。一是打造园区平台。临沭化工园区为全省首批认定公告的省级化工园区,引导园区积极推进化工园区循环化、生态化改造,着力培育智慧、绿色化工园区,全面提升化工园区平台承载、资源优化、产业配套、智能化管控能力。投资近5亿元完成改线道路、污水处理厂、综合管廊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利用光大集团外资投资5亿余元建设完善垃圾焚烧综合利用和危险废物处置设施,提高支撑配套能力。投入近15亿元对化工园区内涉及的村庄搬迁,园区承载能力持续增强。2022年8月份园区顺利通过了省化工专项行动办的复核,在全省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评估复核中被定为C级。二是筑牢创新平台。去年,我县新获批市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申报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30余项,1家企业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名高层次人才获批国家火炬计划。2023年,山东中润液压机械有限公司、隆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临沂中科芯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新获批市级一企一技术中心,山田集团获批国家级绿色工厂,组织戴克、茂华、金宝诚等5家企业申报市级绿色工厂,金正阳、常林铸业申报省级绿色工厂。三是强化数字平台。滚动实施《临沭县智能制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上云用数”服务和工业互联网牵手行动,智能制造支撑环境明显改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在重点行业和龙头企业率先应用,赋能效应凸显。润液压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认定;华盛化工被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常林铸业基于高精密绿色铸造数字化协同管控项目被认定为山东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力士德电动装载机、山田新材料碳化硅反应烧结真空炉、山东路友废钢破碎线3款产品被认定为核心零部件首台(套);力士德和史丹利被认定为临沂市设备上云示范企业。 关于建议4:支持构建沂沭一体化交通网络。 临连高铁、临沭至连云港普铁建设。2022年11月,江苏省铁路办、江苏省发改委已函请国铁集团支持沿海高铁连云港至盐城段、连云港至临沂高速铁路等5个项目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修编。2023年2月,临沭县委、县政府就加快推进临连铁路建设的有关事项向市委请示,市委任刚书记作出批示“此事很有必要、很重要,市交通局要牵头成立专班,抓紧开展工作,千方百计,志在必得”,张宝亮市长作出批示“全力争取推进”。随后,市政府成立了由副市长薛超文任主任,市政府办公室、市交通运输局、市铁路民航事业中心、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路网服务中心等有关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临连高铁(普铁)项目规划建设工作专班,加快推进临连高铁(普铁)项目规划建设,实现临沂“县县通高铁”。 G327连固线改线、S225改线、沂蒙红色旅游快速路、河东区凤凰大街东延至S225临沭段列入市重点民生工程。G327连固线改线、S225改线工程,两个项目已列入山东省关于新时代支持沂蒙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实施方案和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重点项目库,正在根据项目沿线政府意见进行方案论证。沂蒙红色旅游快速路项目,经多次对接淮委、沂沭泗管理局、沂沭河管理局,已确定由沂河新区进行设计实施原路面进行摊铺改造。河东区凤凰大街东延至S225临沭段项目,沿凤凰大街向东,在河东区境内与规划建设的临日高速公路相交,跨沭河进入临沭县青云镇前齐庄村,沿前齐庄村内大街向东经青石路下穿长深高速公路至S225。目前,该项目已列入河东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临沭县“十四五”综合交通规划,临沭县正与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进行对接,争取将项目用地列入“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调整。 关于建议5:支持临沭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县。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重要嘱托,把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抓手,从乡村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治理、村级组织发展、农民技能收入、乡村文化旅游、农村改革等方面着手,全力推进临沭县“好日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努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临沭模式。 组织领导方面,临沭成立以县委书记为组长的临沭县“好日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按照“县委农业农村委员会(办公室)+乡村振兴工作部门专班+乡村振兴工作镇街”组织领导工作体制,各工作专班按照职责分工,制定落实政策措施和实施方案,加强协作配合,切实形成推进示范区建设强大合力。镇级成立了推进工作小组,形成了推进示范区建设强大合力。 运行机制方面,充分发挥朱村“一村带九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党委引领和纽带作用,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完善乡村振兴专题会、项目调度会、“挂牌督战”“倒排工期”等工作制度。建立县直部门推进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研究落实相关政策,审查调整事项,调度各级各部门落实情况,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等。 政策扶持方面,落实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政策,推进“乡振通”平台建设,为示范区信贷开通“绿色通道”。同时,预留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保障示范区重点项目用地。深入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示范区建设支持力度。临沭县财政专门设立3000万元乡村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 舆论宣传方面,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使乡村振兴成为全民共识和自觉行动,引导全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投身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建设,凝聚振兴乡村强大合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鼓励建立返乡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服务平台,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乡村集聚。 再次感谢您对沂蒙老区“好日子”创建方面工作的关注、理解和支持,我们将尽职尽责,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不辜负人民和人大代表们的期望和重托。 临沭县人民政府 2023年6月12日 |
||||||||||||||||||||||||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