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沭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
2023-03-29 点击数: | |||||||||||||||||||||||||||
|
|||||||||||||||||||||||||||
|
|||||||||||||||||||||||||||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计划草案提请县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开拓进取、加压奋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良好成效。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2亿元、增长4%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5.6%;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4957元,增长5.6%;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17亿元,同口径增长11.5%。 (一)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工业经济稳中向好。完成技改投资76.4亿元,入选省技改导向目录项目4个、市重点技改项目12个。获评市级专精特新企业16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8家、瞪羚企业4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2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1家。获批市级绿色工厂3家、省级绿色工厂1家,中润液压被认定为省级智能工厂,华盛化工被认定为省级数字化车间;史丹利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常林铸业基于高精密绿色铸造数字化协同管控项目被认定为山东省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力士德电动装载机、山田新材料碳化硅反应烧结真空炉、山东路友废钢破碎线3款产品被认定为全省技术装备首台(套)。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和设备购置贴息贷款项目20个、资金5.5亿元,项目数量和金额居全市首位。入选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项目40个,贷款额度48.7亿元,获得专项债券额度10.55亿元。开展低效工业用地企业提升行动,盘活企业85家、土地5635亩。 农业经济持续向好。新建高标准农田5万亩,预计粮食播种面积、总产量达到78.3万亩、31.6万吨。抓好“三园”同建,推动特色产业链式培育、集群发展。培育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探索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金丰公社的“双社联办”“多社联合”新模式,成立支部领办合作社268家,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9家企业入选市级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乡村振兴观摩成绩位于全市第二位。“临沭蓝莓”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县农机中心荣获全国星级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主体,获评省粮油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示范县。 服务业经济总体稳定。举办朱村国潮文化节、苍马山槐花节、蓝莓旅游文化节等节会活动,丰富旅游业态供给,提升游客假期体验。伊卡洛斯航空乐园开园运营,苍马山景区通过4A级景区复评。公益电影下乡放映3000场次,送戏下乡演出271场次。被国家文旅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荣誉称号;朱村获评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红色文化特色村,3个村入选省级景区化村庄,2个村入选“山东手造·产自临沂”特色乡村。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440.8亿元、379.4亿元,增长9.6%、11.9%,存贷比为86.06%。 (二)动能转换积极推进 创新动能不断积蓄。研发投入占GDP的3.7%。推动市场主体保存量、扩增量,市场主体突破6万户。实施高新技术企业五年倍增计划,82家企业完成入库。金正大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金沂蒙集团技术中心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华盛化工公司工程研究中心获批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获评全国科普示范县、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示范县。史丹利集团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金正阳集团、雷华公司等4家企业获评山东省科技金桥奖二等奖。荣获山东优质品牌6项、山东知名品牌4项。 项目建设加力提速。8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7.58亿元,投资完成率155.8%;18个市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5.44亿元,投资完成率154.5%;23个县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9.12亿元,投资完成率144.9%。上报2023年省市级重点项目41个。 双招双引取得突破。累计签约项目70个,金额395亿元。招引500强和央企项目6个,过50亿元项目2个。设立项目建设“龙虎榜”“蜗牛榜”,新建过亿元项目61个、实际到位资金75.2亿元,新签约项目开工率73%。在粤港澳大湾区布局“人才飞地”,成立山东临沭·深圳清新研究院离岸创新中心。3个人才项目入围国家重点人才工程支持对象,1人荣获齐鲁杰出人才奖,争取泰山产业领军人才项目、省重点扶持区域急需紧缺人才项目各1个。 (三)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顺利完成全省第一批“揭榜挂帅”中的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无纸化”审批改革创新任务,县镇村三级一体化政务服务模式入选省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案例。依托“爱山东”APP、“临沂审批服务”微信公众号、山东政务服务网,实现企业开办全程网办。建立企业家“早餐会”,聘请30位企业家担任优化营商环境监督员。为企业减免缓退税费8亿元,切实减轻了市场主体税费负担。兑现各类涉企扶持资金4.4亿元,向23名优秀企业家颁发金质奖牌。 重点改革取得成效。企业商事登记、重点项目帮代办、工程建设“五码服务”、群众诉求纠纷闭环处置等改革经验全省推广,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入选省典型案例。全市危险化学品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低效企业整治提升暨亩产效益评价、四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企业上市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召开。 对外开放稳中有进。实现进出口总额63.55亿元,其中出口50.05亿元,进口13.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119万美元。 (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持续提升空气质量。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预计单位GDP能耗下降3.7%,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优良天数、PM2.5等主要指标稳居全市前列。 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落实河湖长制,实施穆疃河、新沭河水环境整治和凌山头水库水源地保护、牛腿沟干支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建立镇街断面水质常态化监测机制,国省控断面水质年度均值稳定达标。 持续稳定土壤环境质量。对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开展危险废物排查治理,排查点位514处,完成危险废物智慧化监管设备安装。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1.4%。 (五)城乡建设扎实推进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编制《临沭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新改建常林西大街、苍山路南段等7条道路。提升苍源河体育公园,新建口袋公园6处,新增花草面积73.8万平方米。完成黑臭水体消除工程,改造雨污合流管网21.2公里。完成城区10处积水点整治,城市内涝积水问题得到解决。新建停车位500个,缓解了交通拥堵难题。实施低碳智慧供热提升工程,新增供暖面积41.5万平方米。新建燃气管道31.2公里,为全县7万户居民免费更换软管和自闭阀。改造老旧小区21个。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房地产销售面积97.7万平方米。 村镇建设不断提升。编制镇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5391户。完善农村路网191.3公里,成功争创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75个,1镇8村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十百千”工程示范创建名单。实施“双强双增”工程,带动380个自然村集体增收、农户增收1亿余元。 (六)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疫情防控转入新阶段。加强疫情监测,及时把工作重心转到保健康、防重症上来,提高医疗救治水平,突出抓好农村防控,强化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确保了平稳有序转段渡峰。 社会事业稳步发展。完成民生支出41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3%,70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稳岗补贴1.38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909人,开发安置公益性岗位4530个,稳定岗位人数2.6万人。投资1.46亿元,实施中山路小学及幼儿园、苍源河实验学校体育馆等建设项目,新增学位9900个,创建市级智慧化校园40个。成功创建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全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单位。中医药医共体“四基地两中心”建成使用,经验在全国推广。县人民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综合能力提升医院。承办全国武术套路锦标赛、全省少数民族武术邀请赛和第十一届山东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获评全国围棋之乡。连续61年征集高质量兵员经验被全省推广。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持续保障1.3万户、2.1万人不返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扩面5465人,基本医保扩面15981人,失业保险扩面4663人,工伤保险扩面4696人,新开工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参保率100%。不断优化医保经办服务流程,实现高频次医保业务就近办、一次办,住院、普通门诊实现联网直报。在全市率先实现残疾儿童康复全免费。 社会治理更加有力。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对电信诈骗、侵财盗窃、黄赌毒、食药安全等违法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抓获违法犯罪人员1619名,破获案件650起,挽回群众损失800余万元。开展“八五”普法宣传,“三三三”青少年普法模式入选全国司法行政案例库。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全覆盖专项行动,在建工程项目全部纳入监管平台管理。加大环境污染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抽查污染源412家次,立案查处40起。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完成危化品企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改造,化工园区通过省复核。农贸市场实行超市化管理,切实提高食品药品质量安全。卫片违法占用耕地、新增违法建设连续3年实现“双清零”,获市奖励用地指标80亩。解决47个小区不动产登记证办证难问题。 此外,信访、妇女儿童、民族宗教、外事侨务、防震减灾、气象、统计、机构编制、史志、档案、邮政、通信、国防动员等各项社会事业均取得新进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传统产业占比偏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拉动效果还不明显。二是项目建设仍需提速。民间投资信心不足,新项目偏少,缺乏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大项目、好项目。项目招引虽实现较大突破,但招引的项目开工慢、投产慢、见效慢等问题依然存在。三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大,镇域经济、农村经济还比较薄弱。四是民生保障仍有短板。民生事业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还需持续用力,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沭10周年,根据中央和省、市、县委决策部署要求,结合2022年目标完成情况,2023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增长6%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增长10%以上;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10%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增长6.5%左右; 进出口总额:计划增长8%以上; 其他约束性指标:高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目标。 三、2023年工作重点及措施 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的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始终牢记“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殷切嘱托,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为主线,锚定建设“强富和美”现代化临沭总体目标,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扩大内需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经济稳进提质,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奋力开创现代化强县建设新局面。 (一)强基础,在转型升级上加力提效 加快发展工业强县。完善链长制工作机制,着力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力争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两年突破600亿元。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力争高端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杞柳编织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50亿元、130亿元、100亿元、40亿元,分别增长17%以上、15%、20%以上、8%。打造新一代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增长引擎,产值占比力争提高2.5个百分点。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技术改造等手段,实施技改项目65个,加快企业发展提档升级,力争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2家、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3家、市级以上绿色工厂3家,新增产值过50亿元企业2家、过10亿元企业1家、过1亿元企业8家。高标准推进一区三园规划建设工作,打造食品产业园、医美产业园、智能装备产业园等“园中园”,争创省级化工园区绿色转型示范园区。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开展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花生、地瓜、白羽鸡等特色产业精深加工,推进山东港口冷链食品产业园、康煜食品、福祉食品等17个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创建省级标准化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市级长三角农产品供应基地8个。深化提升“双强双增”工程,成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300家,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突破200万亩次,收入超50万元的行政村达到40%,“双社联合”示范村达到30个。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78.3万亩只增不减,粮食总产31.6万吨稳中有增。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0家。 提质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消费提振年”行动,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扎实推进促消费一揽子政策措施落地见效,持续引导商场、超市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鼓励批零住餐行业创新发展,拓展“直播带货”“网上餐厅”“网上超市”新经济。以亿人方产业园为依托,持续推动电子商务联结机制建设,组织开展多形式电商人才培训。全力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着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条,推动红色教育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创建4A级景区1家,新建夹谷山冰雪温泉度假区、“沂蒙乡愁”民宿2家,完成荷仙阁民宿艺术馆建设,启动“市民中心”建设。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探索发展研学旅游、乡村旅游、飞行体验等新业态。 (二)添活力,在创新发展上加力提效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实施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做好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深入推进科技创新示范县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化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力争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5个,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15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转化科技成果50项。充分发挥3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作用,加快研发平台建设,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三年全覆盖。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提升工程,力争高价值发明专利增长18%、研发投入增长10%。 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优化人才服务机制,完善人才激励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推进“百家院所进临沭”活动,开展产学研活动30次。深入开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人才和企业活动,全面落实各项政策,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新设立人才工作站2处、人才综合体1处。壮大技能人才队伍,集聚青年人才2000人以上。实施产业领军人才培育工程,入选省级以上重点人才项目2人以上。 (三)增后劲,在项目建设上加力提效 聚焦项目推进。落实重点项目全生命服务周期制度,坚持定期调度,及时协调解决各类困难问题,推动碧桂园皓耘现代农业高端智能装备、港口冷链食品加工产业园、百事食品、中国M谷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加快建设。实施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87个,完成投资125亿元,比2022年增加43亿元。围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等重大政策,梳理谋划一批战略性、基础性、支撑性和投资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 聚焦项目招引。把招商引资作为跨越发展的核心动能,以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区域为重点,坚持多形式招商方式并举,做实驻点招商,推进顾问招商,鼓励科技招商,探索基金招商,立足“3+2”主导产业,实行“一链一规划”,动态更新产业链招商目录,把牢产业链招商主方向。力争引进500强和过10亿元项目10个以上,到位县外资金100亿元以上。 聚焦要素保障。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实行土地指标分类保障制度,供应土地3000亩。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组织开展政金企对接会,对有融资需求的企业采取“一企一策”对接辅导,全年新增信贷50亿元、挂牌企业2家。紧抓中央财政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政策性金融工具等机遇,做好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资金争取,力争政策性银行低息贷款达到50亿元、中央预算内资金6000万元,专项债券额度突破11亿元,省市重点项目不低于30个。 (四)强动能,在改革开放上加力提效 在重点领域改革上发力攻坚。更加注重县镇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内涵提升,深入开展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数字化提升行动。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快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改革,打造企业开办“无感智办”新模式。积极争创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全省平安农机示范县、全省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县等称号。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深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在扩大开放合作上发力攻坚。用足用好出口信用保险等支持政策,引导中小微外贸企业借助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用好“选择山东”云平台和RCEP区域(山东)进口商品博览会、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平台,推进招引大项目好项目。实行外资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鼓励原有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增资扩股。 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发力攻坚。落实“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清单,让政策直达企业,让企业无感即享。开展“企业评部门”活动,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积极倾听企业家心声,助力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提高企业获得感、满意度,形成尊商重商亲商爱商的最佳比较优势。 (五)保生态,在绿色发展上加力提效 着力防治污染。围绕PM2.5和PM10改善,推进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协同防控。科学研判分析涉VOCs行业现状,实现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开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实施苍源河、新沭河等河道治理工程,完成3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深入开展危险废物规范化环境管理与专项整治,开展铅蓄电池集中收集和转运试点工作,持续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着力绿色低碳。深入推进“四减四增”工作,探索实施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持续推进“林长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开展苍源河、新沭河等流域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实施矿山矿坑生态恢复治理,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抓好能耗强度和总量“双控”及煤炭消费压减,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 (六)提品质,在城乡统筹上加力提效 推进精致城市建设。突出规划先行,开展新一轮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县镇两级规划报批。推进苍源河生态治理片区、东城片区开发,加快推进正大街东延、沭河大街西延等建设工程。实施城市水体生态治理工程,开展城区污水直排口治理、雨污合流整治、污水处理提标,铺设雨污分流管网20公里,力争3年内完成改造。新建夏庄河公园、曹洼公园和8处口袋公园,改造提升森林公园、苍源河公园、红石湖公园,将临沭打造成内涵更深刻的公园城市。完成棚户区改造2个、老旧小区改造15个。新增供水管网29.3公里、燃气管网20.06公里。新建5G基站100座。建设公共停车场3处,新增停车泊位400个。 推进宜居镇村建设。更加突出乡村振兴,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持续开展农村清洁取暖工程,完成农村清洁取暖改造5391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改造66个村居自来水管网。继续推进农村改厕、农村公厕、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40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加快小城镇改造提升步伐,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切实提升村容村貌。全面实施“四季战役”“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个,加快朱村“一村带九村”等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建设,全力争创临沭县“好日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实施沂蒙红色旅游通道、225省道、大兴桥等路桥改造工程,建成共富路、畅行路、民生路。实施“四雁工程”,加大农村带头人培养。 (七)惠民生,在增进福祉上加力提效 突出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创业优惠政策,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发放,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500人。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新增公益性岗位4780个。 突出发展教育。完成高级中学建设,新建临沂市工业学校南校区、红石湖幼儿园,实施小学照明改造(三期)和一中教学楼、公寓楼维修改造等工程。支持临沂市工业学校举办五年制高职教育,加强幼儿园标准化建设,争创山东省职业改革发展成效明显县、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狠抓教育行风建设,推出一批“清廉学校”示范学校。 突出文体事业。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继续开展“送戏下乡”和农村公益电影放映。拓展无障碍公共服务,建成开放盲文图书馆分馆,建设24小时自助图书亭。推进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镇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处。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倡导移风易俗。 突出医疗健康。加快县中医院门诊综合楼建设,加强中医药医共体建设,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以临沭县妇幼保健院为主体,筹建0-3岁托养服务中心。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管理运行机制,推动“三医联动”改革。新建27处村级卫生室,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突出兜底保障。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新扩面4400人以上。健全社会救助领域“三主动”工作机制,实现社会救助无盲区全覆盖。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互联网+养老”,开展养老服务设施等级评定,争创省级养老服务体系创新示范县。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社会救助和返贫监测帮扶制度,继续做好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儿等困难群体保障工作。扎实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全覆盖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持续做好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工作,确保住有所居。做好双拥工作,巩固发展新型军民关系。 (八)守底线,在安全稳定上加力提效 紧扣疫情防控。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落实“乙类乙管”措施,努力把握节奏、控制进程、拉平曲线、推后峰值、有序放开,有效防止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 紧扣安全生产。盯紧盯牢重点行业,推进矿山、危化、交通运输、建筑施工、消防、燃气、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防范化解集中攻坚,巩固拓展三年专项行动、大排查大整治工作成果。统筹做好防汛抗旱、气象、地震、人防等工作,加快提高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突水平。守牢食品药品安全底线,强化食品药品全链条监管。 紧扣风险防范。全面开展金融风险排查处置,坚决遏制增量、化解存量,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确保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紧扣保供稳价。做好能源电力保供,确保电煤库可用天数维持在20天以上,加大燃气输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用能需求。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做好粮食生产、储备。密切监测主要民生商品和重要生产原材料价格,保持市场价格平稳。 紧扣社会治理。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推进网格设置与基层党组织深度融合。用好“12345•临沂首发”平台,加强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持续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体系建设,创建“枫桥式社区(村居)”。开展扫黑除恶、禁毒、反邪教、反电信诈骗不放松,有效预防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深入开展物业领域突出问题综合整治,全面提升物业管理服务水平。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公开接访制度,推动信访稳定形势持续向好。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凝心聚力、担当作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奋力谱写“强富和美”现代化临沭建设新篇章! 附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表 附件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计划指标表
县十八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23年1月19日 |
|||||||||||||||||||||||||||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