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简体 繁体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数据开放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正文
关于临沭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0-02-25    点击数:  
 索引号  linshuxianfzhggj/2022-0000011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沭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  2010-02-2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关于临沭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linshuxianfzhggj/2022-0000011
发布机构: 临沭县发展和改革局
公开目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10-02-25

关于临沭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

报 告

——2010年1月14日在临沭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临沭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庆祥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临沭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它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紧紧围绕“解放思想创新业、跨越发展建强县”这一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效,经济企稳回升的良好势头进一步巩固,年初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均已完成或超额完成。预计全年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5.2亿元,增长16.1%,完成计划的100.1%。三次产业之比由2008年的12.1:54.3:33.6调整为11.1:54.7:34.2。

(一)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一是农村经济平稳发展。预计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亿元,增长6%。粮食总产31.6万吨,增长6.3%;单产386公斤,增长1.0%,连续7年丰产丰收。全县生猪存栏32.9万头,增长16.2%;牛存栏4.05万头,下降5.17%;肉类总产量5.69万吨,增长17.7%;奶类产量7797吨,下降17.4%;禽蛋产量3.84万吨,增长20.2%。二是工业经济稳步回升。预计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4亿元,增长17%。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可完成工业总产值248亿元,增长20%;完成工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17.3%,完成计划的101.6%;实现销售收入242亿元,增长21%;实现利税15.4亿元,增长21%,其中利润12.3亿元,增长22%。龙头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到31家和12家,金正大、史丹利、金沂蒙、常林4家重点企业销售收入都在20亿元以上。金正大、史丹利两家企业荣登首批“创建山东省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榜。三是服务业加快发展。预计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2亿元,增长1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实现增加值8.68亿元,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8.4%;批发零售业实现增加值9.47亿元,占20.5%;金融保险业实现增加值2.77亿元,占6%。占比均比上年有不同幅度的提高。

(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是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种植业结构调整面积6万余亩,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新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7家,有11家被评为全市先进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发展“三品”认证农产品11个,新建沼气池4000多个, 完成“一池三改”2800多户。二是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全年共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29个,累计完成投资30.5亿元,增长22.2%。产学研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金正大获批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2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9家,2项成果获得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1.7%。累计创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名牌产品12个、省著名商标15个。三是服务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全年共开工服务业项目199个,累计完成投资26.9亿元。实施的两期旧城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引进的商业步行街、文化休闲美食街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阳光丽景、盛世豪庭等房地产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亿元,增长56.6%,商品房销售面积31万平方米。四是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万元GDP能耗比上年下降6.3%,SO2排放量削减1.1%,COD排放量削减2.6%,均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

(三)扩内需取得良好成效。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1.5亿元,增长27%,完成计划的100.7%。自中央实行扩大内需政策以来,我县及时抓住机遇,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筛选、上报项目168个,通过积极争取,已有65个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盘子,获得上级扶持项目40个,扶持资金4.7亿元,项目数量和资金总额均居全市各县区首位。我县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实施情况良好,开工率达100%,投资完成率达71.5%。经过坚持不懈地努力争取,临沂至临沭支线铁路项目已得到铁道部和省政府批准,工程可研报告已编制完成并获批复,将于今年上半年动工建设。全年共开工实施投资过500万元的重点项目366个,累计完成投资68.6亿元。金沂蒙余热余压综合利用、金正大60万吨新型作物专用控释肥、常林60万套液压件和精密铸造二期、阳光陶瓷二期、金源管业三期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一产完成投资3.6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5%;二产完成投资41亿元,占57.4%;三产完成投资26.9亿元,占37.6%。消费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势头,预计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0.1亿元,增长22.6%,完成计划的100.25%。其中县级和县以下零售额分别完成29.7亿元和10.4亿元,增长21.2%和25.3%。“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全年新发展村级日用品农家店10个,日用品直营店7个,农资农家店12个,农资直营店6个,乡镇级农资超市2家。

(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面对收支矛盾突出的严峻形势,财税部门坚持依法征税,积极组织收入,合理安排支出,较好地保障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69亿元,增长15.5%,完成计划的102%,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2.7%,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其中国税收入完成7465万元,增长19.2%;地税收入完成21301万元,增长19%。全县银信各项存款余额86.3亿元,较年初增加23.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52.8亿元,较年初增加5.3亿元。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入股2000万元成立的临沂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临沭分公司已经开展信贷业务;县供销联社注册成立了临沭县新合担保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000万元,先期300万注册资金已经到位。

(五)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工作扎实推进。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医疗救助制度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央扩大内需的4处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已开始全面实施。“一网两平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建设顺利推进,新建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4处。外贸进出口降幅逐月逐季收窄,进出口总额进入四季度以后实现正增长。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135亿美元,增长12.8%,完成计划的100.23%,其中出口1.35亿美元,下降5.5%。实际利用外资1018万美元,比上年略有下降。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年实际到位县外资金18.7亿元,增长15.5%。

(六)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就。完成了城区控制性详规和部分专业规划,开展了北城区规划和铁路物流园区规划。实施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北污水管网、城市污水处理二期、夏庄河东段疏浚、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等五大工程,进一步改善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实施了长深高速公路临沭段建设、沭河滨河大道建设、沂沭河东调续建、苍源河上游综合治理等交通水利重点工程。开工建设了商业步行街和文化休闲美食街等商业基础设施项目。实施了旧城旧村改造和一大批房地产开发项目。通过一系列的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了我县城乡面貌,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能力。

(七)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县委、县政府确定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二件实事取得显著成效,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可达14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850元,分别增长12%和10.2%。扎实做好粮食直补等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共发放各项补贴资金8231万元。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74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转移农村劳动力1.9万人。建成村级文化大院218个、农家书屋104个,有线电视入户率达63%。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全面推开,参保率达8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参合率达98.3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县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15‰,控制在计划目标以内。城乡疾病防控网络不断健全,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妇女儿童、老龄、档案管理、民政、残疾人事业以及其它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后劲不够足;工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产业技术层次偏低;国际需求回升缓慢,外贸出口形势仍较为严峻;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财政收支矛盾较为突出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对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的综合分析预测,结合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本着既积极进取、又留有余地的原则,初步确定2010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57亿元,增长16%;其中一产增加值15.8亿元,增长5.3%;二产增加值86亿元,增长16%;三产增加值55.2亿元,增长19.3%;三次产业之比由11.1:54.7:34.2调整为10:54.8:35.2;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7亿元,增长18%;利税18.5亿元,增长20%;

地方财政收入4.24亿元,增长15%;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增长3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亿元,增长22%;

自营进出口2.15亿美元,其中出口1.5亿美元,增长13%;

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增长8%;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00元,增长11%;

农民人均纯收入6500元,增长11%;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

万元GDP能耗下降3.8%;

SO2排放量削减1.8%;

COD排放量削减3.3%。

三、2010年工作重点及措施

做好全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在扩内需、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抓改革、促开放、惠民生上取得新进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上取得新成效,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围绕“稳增长”,着力扩大投资规模。当前,我县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和较高的增长速度,在全社会形成“抓投资、上项目、促发展”的浓厚氛围,确保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93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一是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今年中央基本建设投资继续向“三农”、保障性安居工程、卫生教育等民生领域倾斜,继续支持节能环保、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省里确定,今年重点投向社会民生、农林水利、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研发和技术改造、交通环保、能源、服务业、房地产开发等八大领域。我县要围绕中央、省投资方向和重点,认真做好相关领域项目的策划、筛选、储备和提报工作,努力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和省扶持计划盘子。二是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对中央和省资金扶持的项目,按照“三个百分之百”的要求,落实配套资金,完善管理机制,组织好项目的实施,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保量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对列入2010年县重点项目管理范围的项目,健全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矛盾和问题,帮助落实建设条件,重点解决好建设资金、建设用地等制约瓶颈,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突出抓好常林60万套液压件、金正大60万吨控释肥、史丹利160万吨复合肥、新能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长深高速公路临沭段和临沂至临沭支线铁路工程建设,争取启动327国道临沭段拓宽改造和临岚高速公路临沭段建设项目。三是调整优化投资结构。紧紧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引导各类资金重点投向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项目上,有利于加快优势骨干企业技术改造、培植地方财源的项目上,有利于带动产业集群发展、拉长产业链条的项目上,控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尤其是控制新上投资小、产能小的复合肥项目。四是积极扩大民间投资。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税收、信贷担保、项目审批、土地使用、城乡规划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基础设施、市政公用行业、农业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高技术产业等领域,推动民间投资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二)围绕“转方式”,着力推动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当前,我县工业发展面临着总量偏小和结构不合理的双重压力,必须努力扩大工业投资规模、膨胀工业经济总量,在扩总量的过程中,注重优化投资结构,推进工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要以新型工业化试点为契机,全面开展“工业发展年”活动,进一步提高我县工业总体实力和运行质量。一是抓好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继续把扩大总量、膨胀规模作为工业发展的主题,着力抓好载体建设,为项目落地、工业发展搭建平台。突出抓好经济开发区、近港开发区、铁路物流园、特色工艺品园、绿色照明产业园、城南工业园及乡镇工业集中发展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发展环境,努力形成以重点园区为支撑、乡镇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补充的园区建设和工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壮大提升传统产业。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快工业发展振兴的意见》,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复合肥、化工、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促其提水平、扩规模、增实力,形成更大的规模优势和更高的技术优势,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入40亿元,增长30%以上。三是着力培植新兴产业。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科学制定我县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推动节能灯具、生物化工、液压件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重点抓好绿色照明产业园和常林液压件项目建设。四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切实抓好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成长、特色产业提升和小企业培育计划的实施,研究制定中小企业发展规划,依托各类担保机构,积极帮助解决融资难等问题。

(三)围绕“强基础”,着力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强优质农产品基地及品牌建设。按照《农业结构调整三年规划》的目标要求,抓好种植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白柳、果茶种植业,力争全年种植业结构优化调整面积5万亩,新建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5处。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发展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引导扶持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0个。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剩余21座小型病险水库和龙潭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龙窝灌区渠首青云橡胶坝建设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等新能源建设,新建沼气池3000个。实施好沿海防护林工程、封山育林工程和沭河东岸绿化工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落实好国家对花生等油料生产的补贴和奖励措施,贯彻执行好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组织实施好“十百千”强农富农工程,抓好农民职业指导和技能培训,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力度,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新载体。

(四)围绕“兴三产”,着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继续把加快服务业发展作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强化城市功能、拉动居民消费需求的突破口来抓,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是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水平。依托我县复合肥、化工、机械、柳编、管材等行业的规模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尽快完成铁路物流园区规划,争取与铁路及火车站同步开工建设,吸引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入驻园区。依托条柳编、复合肥等产业优势,探索发展会展业。完成华美商城、兴隆商场、水果批发市场等商品批零市场的改造搬迁,优化县城商业布局。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一网两平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加快推进苍马山和沭河古道旅游开发,抓好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暨刘少奇同志在山东纪念馆建设,形成独具临沭特色的山水相融、自然风光与红色文化相结合的旅游线。三是积极发展房地产业。继续把房地产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繁荣发展服务业、推进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产业来抓,制定出台支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对中小户型、中低价位商品房的政策支持,保持房价平稳,促进房地产消费。四是加快工业企业二、三产业分离工作。引导扶持工业企业把产业链中研发、营销、采购、物流等属于第三产业的环节分离出来,注册成立独立核算、独立运营的服务业企业,既可为母体企业服务,又可在社会上承接业务,既能把主导业务做大做强,又能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五)围绕“添活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快重点领域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活力和动力。调整应对措施,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扩大对外贸易。一是深化各项改革。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完善中小企业投融资和农业贷款担保体系,吸引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金正大、史丹利等企业上市融资步伐。二是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努力克服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困难,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市场,提高经济外向度。用足用活国家促进外贸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优势企业、出口大户、重点产品扩大出口,争取使LED节能灯、肉类加工等产业成为我县新的出口增长点。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开展“效能临沭”建设活动,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对重点国家、重点区域的招商引资,采取针对性、有效性强的工作措施,重点跟踪,靠上工作,努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大客商,引进资金技术,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

(六)围绕“提形象”,着力抓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是抓好北城区规划建设。做好规划、土地等前期准备工作,重点抓好“四纵二横”主干道路建设,力争一年见雏形、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建成,逐步建设成为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集行政、居住、商业、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二是抓好旧城区改造和其它市政工程建设。重点抓好针织厂家属院、小韩庄、新汽车站南、刘场等区域的拆迁改造,加快推进夏庄河治理、苍山路北段综合改造、红石湖公园改造、城市污水处理二期工程、苍源河文化公园建设、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等工程,启动县城自来水第二水厂建设和花卉博览园项目。三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加快62个中心村和已启动农村住房建设的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小城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大力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村社区建设,突出抓好城中村改造型、小城镇集聚型、新社区建设型、村庄整合型、农民经济适用住房型、危房改造型等六种类型的住房建设;继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村镇居住环境。

(七)围绕“惠民生”,着力促进社会和谐建设。一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工伤保险制度;认真组织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集中供养制度;稳步提高适龄农民养老保险参保率。二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加快实施乡镇卫生院病房楼建设和村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巩固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提高新农合覆盖率;在将城乡低保家庭和农村五保户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农村残疾人、五保户、低保家庭、优抚对象免费参加新农合的基础上,逐步将其它经济困难家庭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同时,高度重视甲型H1N1流感和手足口病等疾病防控工作。三是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借助长篇小说《柳王》发行之机,进一步做好临沭历史文化宣传。四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继续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环境治理与保护,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做好信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搞好民政、人民武装工作,全面落实民族宗教政策,切实保障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2010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全年任务目标,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县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秘书处 2010年1月14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