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简体 繁体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数据开放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规划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正文
关于临沭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3-02-26    点击数:  
 索引号  linshuxianfzhggj/2022-0000008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沭县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  2013-02-26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关于临沭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索引号: linshuxianfzhggj/2022-0000008
发布机构: 临沭县发展和改革局
公开目录: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发布日期: 2013-02-26

关于临沭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 报 告

——2013年1月17日在临沭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临沭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廉 政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临沭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全县上下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四三二一”的总体思路,以建设“幸福临沭”为目标,解放思想,扎实苦干,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主要经济指标绝大部分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 170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比由上年度的10.8:52.2:37调整为10:52:38 ;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23亿元,增长32.5%。

(一)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产业结构全面优化。一是农村经济运行平稳。预计一产实现增加值17亿元,增长3.6%。粮食总产再创历史新高,达32万吨,实现十连增。现代农业快速推进,新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22个、林产品基地36个、标准化养殖小区8处;新注册农业类商标12个,新认证“三品一标”21个;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08家。苍源河综合治理、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工程顺利竣工。“三资”清理圆满完成,被评为全国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二是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预计全县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亿元,增长18.8%。骨干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57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23家,金正大公司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主导产业稳步发展,预计化工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20亿元、利税12亿元,分别增长31.2% 、30.7 %;装备制造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3.5亿元,分别增长5.6%、6.8%。技术改造稳步推进,全面实施百企改造升级计划,共实施技改项目130个,完成技改投资60.1亿元,增长22%,居全市第三位。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9.4%。创新平台建设步伐加快,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常林集团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并授牌,史丹利公司功能性生物肥料工程实验室获省发改委批复。园区经济不断壮大,重点打造了经济开发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青云工业集中区(县域次中心)、镇街工业集中区四大经济增长极。节能减排成效明显,顺利完成全年目标。三是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预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4.6亿元 ,增长16.6%。商贸流通业进一步提升,彩虹城市广场、九州超市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已竣工投入使用。预计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0亿元,增长15.5%。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预计实现旅游门票收入和旅游总收入分别达820万元和7865万元,增长26.9%、28.5%。房地产市场健康运行,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7.65亿元,销售面积30.38万㎡,增长4%。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临沭金融网”作为全市首家网络融资服务平台建成运营。

二)以项目建设为龙头,投资拉动效应不断增强。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全县新建和续建规模以上项目312个,其中过5000万元的项目87个,完成投资68.2亿元,过亿元的项目43个,完成投资42.6亿元。项目结构趋于合理,在建一产项目21个、二产项目152个、三产项目139个。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14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8.5 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60%。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预计全县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增长23%。投资结构明显改善,预计一产投资3.5亿元、二产72.7亿元、三产33.8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投资的3.2%、66.1%、30.7%。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23.3亿元,占21.5%,比上年度提高7.5个百分点。项目资金争取成效明显。抓住沂蒙革命老区享受中部政策的有利机遇,共向上争取项目资金1.8亿元。常林集团高端农业机械化项目被列入省重点项目。沂沭铁路建设项目取得重大进展,铁道部6月29日以铁计函[2012]824号文《关于第一次调整2012年铁路基本建设计划的通知》,同意该项目复工建设,现已下达投资计划1.05亿元,这是全国唯一一条恢复建设的地方铁路。目前,临沭境内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面结束。

(三)以招商选资为抓手,发展活力逐步提高。招商选资成果显著,全县到位县外资金25.2亿元,新增签约、新建5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45个。市场化进程稳步推进,招商选资从政府招商向区域招商、产业聚集招商和市场化招商转变。外贸出口下滑,受国际市场影响,全县外贸形势不容乐观,预计全县进出口总额41200万美元,同比下降12.8%。其中出口20000万美元,下降20%。全县有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220家,比上年度增加14家。利用外资规模大幅提升,预计合同利用外资1286 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2501万美元,增长700.3 %,其中道依茨发动机(山东)有限公司实际到位外资2026万美元。

(四)以统筹发展为手段,城乡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大力实施“大县城”带动战略,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生态环境,全县城镇化率达到46%。一是中心城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按照“一体两翼、一城五区、北优南改、东延西进、均衡发展”的思路,加大投入力度,实施了城区道路改造、苍源河综合整治、红石湖公园改造、北城区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城区路、水、电、暖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城市亮灯率达98%以上,燃气普及率达82.2% 。旧城旧村改造进展顺利,已完成5个城中村、8个棚户区改造,拆迁腾空土地61.5万平方米。二是镇村建设取得新成效。全县城镇启动公共建筑项目64个,新增建筑面积33.8万平方米,新建垃圾箱、垃圾池4500个。启动农房村居建设26个,新建农村住房3806户,改造危房990户。被市政府评为全市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先进单位。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突破。以省级生态县创建为总抓手,不断加快城乡环境建设,省级生态乡镇创建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全覆盖。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迈出新步伐。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与旧村改造、农村住房建设、土地增减挂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了“七清七建”综合整治工作机制和镇街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城乡环境面貌明显改观。

(五)以财税增长为核心,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7.23亿元,增长32.5%。其中:国税部门组织收入15929万元,增长33.1%;地税部门组织收入45701万元,增长30.2%;财政部门组织收入10675万元,增长44.8%。从镇街看,全县10个镇街财政收入全部过千万元,其中临沭街道、郑山街道收入总量进入全市镇域前20名。 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42.7亿元,较年初增加17.59亿元,增长14.06%;各项贷款余额100.16亿元,较年初增加14.13 万元,增长16.43 %。

(六)以改善民生为导向,社会事业全面加强。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600元,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9200元,增长16%。优先发展教育事业,16个校安工程建设项目全面实施,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信息化“三通工程”成效明显,被列为全国教育信息化试点县,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县中医院综合病房楼建成投入使用,临沭街道卫生院搬迁项目顺利完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在县镇两级医疗机构全面实施。社会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收缴各类社会保险3.4亿元。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农村五保、城镇低保、大病救助、优抚对象等补助政策得到全面落实。深入推进“创业临沭”建设,全县城镇新增就业1.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67%。扎实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共建设保障性住房2295套。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共建有镇街综合文化站10处,村级文化大院245处,文化广场27处,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有线电视村村通入户率达到77%。开通了城市公交,开展了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群众出行更加便利。计划生育、安全生产、民政、司法、统计、物价、工会、妇女儿童、武装、民族宗教、档案、史志、老龄工作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进步。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县域经济总量偏小,镇域经济相对薄弱,带动能力强、财政贡献大的大项目偏少;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一体发展还不够快;公共财力相对不足,一些民生事业有待加强;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表现在一产还不优、二产还不强、三产还不高等。

二、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3年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我县在新起点上实现科学跨越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也是完成三年倍增计划的收官之年。围绕建设“幸福临沭”这一奋斗目标,综合分析国家宏观经济形势、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三年倍增计划要求等因素,本着积极进取、留有余地的原则,初步确定2013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增长14%,达到195亿元。三次产业之比由2012年的10:52:38调整为9.6:51.4:39。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27%,达到14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增长19%,达到95亿元。

进出口总额。计划增长22%,达到5亿美元;其中出口2.6亿美元,计划增长30%。

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增长20%,达到8.65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增长14%,达到235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增长15%,达到10600元。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200万美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控制在6.5‰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计划控制在2.5%以内。

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完成市下达任务。

三、2013年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围绕“稳增长、转调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紧盯“加速产业链聚变、抢占价值链高端、增加财税链回报”目标,切实把工业发展重心转到扩大经济总量和提高质量效益上来。加快壮大主导产业,按照“一个主导产业、一批骨干企业、一个区域品牌”的思路,主攻现有企业扩大产能和新建项目竣工投产,为打造“三大千亿级产业”奠定基础。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带动力强、成长性好的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从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用地指标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力争“四新一高”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组织开展重点骨干企业高点对标赶超活动,加快各类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倾斜,进一步提高核心竞争力,确保销售收入过百亿元、过50亿元企业各2家,过10亿元企业6家。继续实施百企改造升级计划,力争年内技改投入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60%以上。加快推进园区经济发展,经济开发区继续加快推进常林高端装备制造、金沂蒙煤基多联产、金正大氟硅化工及钙基材料产业园、史丹利新型肥料、海佑福瑞达制药等大项目建设,努力打造“区中园”发展平台。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以中国民营科技促进会新兴产业园建设为载体,力争完成投资20亿元以上,打造新型工业和科技创新示范区。加快市级重点镇青云镇的规划建设,落实扩权强镇的一系列政策,力争引进过10亿元项目2个以上,打造县域经济次中心。加快镇街工业集中区建设,注重规划引领,强化产业支撑,着力推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力争4个镇街工业集中区销售收入过10亿元。二是进一步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切实办好商务领域民生实事,重点抓好利民、曹洼等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澳林国际商贸城、中创大厦等项目建设。实施“放心肉” 销售体系建设,年内确保建成批发配送中心10家。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力争年内创建4A级景区1家,新建2A级景区3家。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建设一批载体单位明确、主业特色鲜明、创业环境优越的新兴服务业聚集园区,重点推动一批新兴服务业大项目好项目落户园区。三是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提升粮食生产综合能力。以项目为支撑,规划建设沭河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经营规模化、生产标准化、营销品牌化水平。围绕“十百千”工程建设要求,加快土地流转和结构调整进度,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加快实施农业技术创新,大力发展绿色化、品牌化、基地化农产品。全年力争新增优质农产品基地3.5万亩,标准化示范养殖场10个,优质农产品品牌3个,新认证“三品”8个。

(二)围绕“政策驱动、项目带动”,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是积极贯彻落实好国家稳增长政策措施。密切关注中央预算内资金扶持重点,结合临沭实际,围绕主导产业发展、社会民生改善、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力争一批新项目列入国家扶持计划,有力支撑全县投资持续稳定增长。二是集中精力主攻大项目。认真开展“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年活动”,创新重点项目管理模式,加强帮扶协调,集中要素投入,强化节点控制,推动更多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加快培育形成一批支柱税源和财源,确保“三年倍增计划”顺利实现。全面加快推进沂沭铁路建设。按照系统运作、整体配套、积极推进的原则,协助做好项目招投标和开工前准备工作,确保项目2013年3月份开工建设,年内完成工程总量的70%以上,2014年正式通车运营。

(三)围绕“美丽镇村、幸福家园”,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一是依托路网建设,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借助长深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车,沂沭铁路的开工建设,兴大东街东延、冠山南路南延工程的全线贯通,青云山路、滨海街等道路建设改造工程的启动,按照新定位、新目标、新要求,高度重视城市设计,科学规划空间布局,进一步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板块,全面实施“大县城”带动战略。二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做大中心城区。继续抓好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区破损路面、广场铺装、城区排水工程等进行整修改造。加快推进城市3万吨引水、苍源河公园等民生重点工程建设。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力争完成5个村居和6个棚户区改造任务。三是提升小城镇环境,进一步抓好城镇建设。突出城镇节点,把小城镇建设特别是中心镇、重点镇作为促进城乡一体发展的基础环节,创新举措,全力提高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吸纳更多的农民进镇生活就业,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打造各具特色的魅力城镇。四是推进两区同建,进一步抓好新农村建设。积极组织开展农村居住社区、产业园区同时建设,全面实施县镇村三点对接。整合土地增减挂、农房建设与危房改造、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等现有政策资源,加大村居合并力度,力争建设40个农村中心社区。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强化镇村产业支撑,着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力争城镇化率达到49%。

(四)围绕“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一是继续抓好招商选资。按照“谁签约、谁跟踪、谁负责”的原则,切实抓好对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重点推进金沂蒙煤基多联产项目、铭源光电产业园等已签约项目的建设进度。同时,充分发挥园区载体作用,重点围绕高端装备、化工等产业进行专业招商,强化攻关对接,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个。二是努力实现外贸增长。加快推进“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建设,提升柳编和脱水蔬菜等出口农产品的竞争力。积极宣传国家对境外投资企业的扶持政策,推动我县具备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业务,提升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加强外派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规范发展外派劳务市场。三是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深入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着力建设一批研发平台、引进一批高端人才、攻克一批核心技术、转化一批科研成果,力争建成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3家、新增院士、博士后工作站3家、引进外国专家10人以上。全年加快“创新临沭”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争取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销售收入比重达3%以上,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五)围绕“环境优化、绿色发展”,着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一是促进资源节约。以节约集约利用资源为基本要求,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继续抓好重点企业节能降耗,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发展速度,努力推动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财政税收等指标相匹配。二是加强环境保护。认真落实结构、工程、管理三大减排措施,强力推进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加大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力度,继续开展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和保护工作,保障居民饮水安全。严格城市噪声环境管理,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营造良好生活环境。三是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继续抓好国家园林县城创建工作,健全完善“七清七建”工作长效机制,强化城区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创建活动,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切实提升群众生活质量。

(六)围绕“强保障、惠民生”,着力促进民生事业健康发展。持续稳定增加居民收入。深入推进“创业临沭”提升工程,鼓励支持全民创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000人,新增就业再就业7000人。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要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社保待遇水平。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优惠政策,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大力普及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进一步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深入推进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大道路交通、消防安全、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和整治力度,有效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切实提高应对各种灾害和突发事件能力。做好计划生育、武装、民政、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各位代表,2013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艰巨,意义重大,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县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秘书处 2013年1月17日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