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沭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 ||||||||||||||||||||||||
2011-03-17 点击数: | ||||||||||||||||||||||||
|
||||||||||||||||||||||||
|
||||||||||||||||||||||||
关于临沭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1年2月15日在临沭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临沭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陈庆祥 各位代表: 我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临沭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0年,面对极为复杂的经济形势,全县人民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这一主题,凝心聚力,扎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划上了圆满句号。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39亿元,增长13.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53亿元,增长23.01%;三次产业比调整为11.5:53.5:35。 (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升。一是现代农业发展迅速。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17亿元,增长3.3%。粮食总产、单产连续8年实现双增。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5万亩,新发展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8处,新建户用沼气池3010个,完成“一池三改”2786户,新认证“三品”9个,全县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69家,正式注册登记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517家。被列为《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项目实施县。二是工业经济迈上新台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5.67亿元,增长14.9%;实现利税19.7亿元,增长33.48%。全年共实施工业技改项目172个,累计完成投资45.1亿元,增长47.8%。龙头骨干企业快速发展,产值过亿元、纳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到35家和12家,金正大、史丹利、金沂蒙、常林4家企业销售收入均超过20亿元。全县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4.78%,居全市第二位。拥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累计创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省著名商标14个、省名牌产品11个。三是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6.4亿元,增长14.9%。旅游业实现破题发展,苍马山、冠山两处景区开园营业,分别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年内接待游客5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500万元,门票收入235万元。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完成了城市规划展和柳编文化艺术馆,成为宣传临沭、提升对外形象的重要窗口。旧城改造进展顺利。商业步行街正式建成投入运营,并被评定为山东省旅游休闲购物街区。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3.09亿元,增长69.34%。“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扎实推进,全年新发展村级日用品农家店10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52亿元,增长19.5 %。四是节能降耗取得新成效。全年万元GDP能耗完成市下达的任务目标,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3%和1.8%,均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新、改建项目严格落实环保、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关闭12家高耗能、低产能企业。实施了城市污水处理二期及管网建设工程、牛腿沟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目前,已有6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认定。 (二)投资保持较快增长,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8.91亿元,增长22.8%。共开工实施投资过500万元的重点项目454个,累计完成投资86.2亿元,其中新开工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53个,累计完成投资28.2亿元。常林集团60万套/年重大装备液压件项目等7个省、市重点项目进展顺利,累计完成投资19.8亿元。前五批中央扩大内需项目实施情况良好,40个项目开工率达100%,投资完成率达73.05%。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筛选、上报项目51个,通过积极争取,获得上级扶持项目33个,到位扶持资金4.1亿元,项目数量和资金总额均居全市各县区首位。 (三)财政金融运行平稳,支撑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3亿元,增长23.01%,完成计划的106.92%。其中,国税收入完成9158万元,同比增长22.7%;地税收入完成25851万元,剔除烟叶税因素,完成预算的100.3%,同比增长22.3%;财政部门完成10324万元,同比增长27.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10.3亿元,较年初增加23.9亿元,增长27.7%;各项贷款余额68.75亿元,较年初增加15.92亿元,增长30.13%。临商银行成功落户临沭。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进一步完善,临沂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临沭分公司、临沂天诚担保公司临沭营业部已经开展信贷业务。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扎实推进,作为先行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县区,从4月21日零时开始,在12个乡镇卫生院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综合下降幅度达37.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县中医院综合病房楼已动工建设,5处乡镇卫生院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两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以新型工业化实验区建设为抓手,28项重点工作任务顺利实施。企业上市工作实现历史性突破,9月份,金正大公司以国内控释肥第一股的身份在深交所成功挂牌上市,上市直接融资超过15亿。对外贸易势头良好,实现进出口总额30030万美元,增长34.4%,其中出口18351万美元,增长36.9%,进口11679万美元,增长30.8%,实际利用外资903万美元。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全年实际到位县外资金23.1亿元,增长22.87%。 (五)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明显,城乡环境进一步改善。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完成了县城中心村规划、棚户区改造规划、农村社区总体规划和82个中心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城乡总体规划修编率达75%,村庄规划修编率达71%。实施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北污水管网、城市污水处理二期、夏庄河东段疏浚、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等五大工程,完成了北城区道路建设、苍源河文化公园建设工程。沂沭铁路工程进展顺利,前期征地拆迁工作稳妥推进,即将开工建设。农村公路改造建设扎实推进,327国道拓宽改造工程已建成通车,长深高速公路临沭段建设工程进展顺利。沂沭河东调续建、苍源河上游综合治理、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龙窝灌区青云橡胶坝、农村饮水安全等工程进展顺利。垃圾中转站设备安装已完成,垃圾处理厂工程已全部完成并投入使用。实施了旧城旧村改造和一批房地产开发项目,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六)民生工程扎实开展,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推进。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十项为民工程成效显著,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6000元,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669元,增长14.9%。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共发放各项补贴资金7984万元。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县新增就业再就业6934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7万人。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9%。教育文化事业扎实推进。建成公办示范性中心幼儿园6处,启动52处校舍安全工程,县第三初级中学、县直机关幼儿园和临沭镇一小已建成投入使用,县职业学校成为首批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成村级文化大院293个、农家书屋143个,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70%。全县农村住房建设已开工村庄44个,首期已建成的廉租房已分配到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效果明显,全年发生刑事案件1097起,同比下降11%。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计划生育、民政、妇女儿童、武装、档案、党史、老龄、史志、民族宗教、统计、物价等各项社会事业都有了新的发展。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仍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外贸出口形势仍较为严峻;农业产业化水平还不够高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努力加以解决。 二、201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十二五”规划总体目标和我县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本着积极进取、留有余地的原则,初步确定2011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增长14%,达到152亿元。其中一产增长3%,达到15.6亿元;二产增长15%,达到82亿元;三产增长17%,达到54.4亿元。三次产业之比由2010年的11.5:53.5:35调整为10:54:3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计划增长17%,达到80亿元。 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30%,达到94亿元,力争达到100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划增长21%,达到66亿元。 进出口总额。达到2.6亿美元,其中出口1.6亿美元,进口1亿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计划增长16%,达到5.26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增长13%,达到18000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计划增长14%,达到7600元。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计划增长12%,达到1000万美元。 人口自然增长率。计划控制在6.8‰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计划控制在2.5%以内。 万元GDP能耗、二氧化硫排放量和化学需氧量。完成市下达任务。 三、2011年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突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产业竞争力。 一是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始终把工业转方式、调结构作为一项硬任务来抓,大力提高工业产业素质和整体实力。第一,推进主导产业集群化发展。在产业培育上,围绕产业链上项目,努力壮大骨干企业群体。重点抓好以金正大、史丹利为龙头的优质肥料产业集群;以常林机械、卡特重工为龙头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金沂蒙、沂蒙老区、信科环化为龙头的精细化工产业集群;以金宝诚、金正阳、金源管业为龙头的管材加工产业集群;以阳光陶瓷为龙头的新型建材产业集群;以福瑞达生物制药为龙头的新医药产业集群;以拓源新能源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争取累计完成工业投入60亿元。第二,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围绕机械、化工、复合肥、管材加工、柳编制品等传统优势产业,促其重创新、提水平、扩规模、增实力。重点抓好常林、金沂蒙、金正大、史丹利、沂蒙老区等企业升级改造。第三,着力培植新兴产业。坚持内转外引双向用力,积极引导县内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同时加大新兴产业招商力度,推动液压件、节能灯具、生物化工等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实现新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破题发展。重点培植以常林精密铸造和高端液压件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福瑞达透明质酸、金沂蒙丁辛醇、沂蒙老区淀粉精加工为重点的生物化工产业;以绿色照明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佛光照明科技园为重点的节能灯具和LED产业。第四,抓好园区规划建设。突出抓好经济开发区、滨海开发区、常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着力构建园区经济发展新格局。抓好乡镇工业集中发展区规划建设,大力发展镇域工业,积极培育强镇强村,努力形成以重点园区为支撑、乡镇工业集中发展区为补充的工业发展大框架。第五,加快推进创新平台建设。重点围绕产业发展需要,按照“主导产业建立公共性科技研发平台,骨干企业突出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的路子,完善企业创新体系。重点加快推进金正大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临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常林重大装备研究所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实施“品牌强县”、“品牌兴企”、“人才强县”战略,积极扶持企业争创名牌,力争2011年培育省级以上品牌产品、创新产品或著名商标10 个。同时,抓好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成长、特色产业提升和小企业培育计划的实施,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 二是坚持速度与质量并进,努力实现服务业突破发展。以扩总量、提质量、增效益、树品牌为中心,健全服务业产业体系。第一,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依托我县复合肥、化工、机械、柳编、管材等行业的规模优势,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完善铁路物流园区规划,争取与铁路及火车站同步开工建设,吸引一批现代物流项目和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同时重点抓好盛元伟业物流项目、港贸嘉吉物流项目、天泽祥禾物流项目等物流项目建设。第二,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提升苍马山、冠山两个旅游区档次,全面推进沭河古道旅游开发、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暨刘少奇同志在山东纪念馆建设,规划建设东夷文化遗址公园,注重历史文化旅游与红色圣地旅游、绿色休闲旅游协调开发,打造临沭旅游文化品牌。第三,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制定出台支持房地产业稳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保持房价平稳,促进房地产消费。健全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第四,完善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立足繁荣大商贸、服务大流通,改造提升商贸市场,优化县城商业布局。继续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一网两平台”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为主题的“社区双进”工程,进一步健全市场网络体系。以“再生资源试点县”为契机,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加快美食文化街、周庄仿古街建设步伐,创新商业步行街管理模式,积极打造 “三大特色街区”。第五,努力打造会展业新优势。依托条柳编、复合肥等产业优势,深度挖掘会展经济潜力,继续做好城市规划布展、柳编文化艺术馆建设和提升工作,争取年内筹办1-2场大型会展。 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第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年内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4万亩,新发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场10个,新发展优质水产品生产基地1个,新发展杞柳种植面积1.1万亩,新发展花卉苗木面积5000亩,新认证“三品”10个。第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优势产业,挖掘增收潜力,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探索“龙头+基地+农户”的产业化路子,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年内力争再有3家企业进入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范围。第三,强化农业综合配套服务。突出做好当前麦田抗旱保苗工作,把旱灾造成的小麦减产降到最低程度。全面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切实提高粮食生产综合能力。积极发展新型农技服务体系,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继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发展循环农业模式,推广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实施沿海防护林、封山育林工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做好减轻农民负担工作。加快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 (二)突出三大需求协调增长,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一是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第一,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大项目建设年”活动,对列入2011年省、市重点项目,健全项目建设推进机制,确保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突出抓好常林60万套高端液压件、金正大60万吨新型作物专用控释肥和100万吨硝基复合肥、史丹利160万吨新型复合肥等重点项目。全力抓好沂沭铁路工程建设,加快推进长深高速公路临沭段建设,积极做好临岚高速项目的前期工作。第二,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提升新上项目的技术含量,通过增量优化经济结构。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确保服务业投资增速高于全社会投资增速5个百分点以上。同时,引导资金投向“三农”,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促进农民增收。第三,积极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国家、省、市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基础设施、农业资源开发和高技术产业等领域。第四,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结合国家、省、市产业振兴规划和“十二五”规划重点,瞄准中央预算内投资方向,策划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大项目,加大向上争取力度,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和省、市扶持计划盘子。 二是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进一步优化消费结构。大力发展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便民消费,扩大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体育健身等服务消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积极拓展农村消费市场。落实上级开拓农村市场、扩大农村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提高农民消费能力,挖掘消费潜力,促进民生改善。 三是努力扩大对外贸易,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克服国际市场需求不足的困难,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提高经济外向度。调整应对措施,积极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扩大对外贸易。用足用活国家促进外贸发展的优惠政策,扶持优势企业、出口大户、重点产品扩大出口,争取LED节能灯、肉类加工等产业成为我县新的出口增长点。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创新工作理念,采取针对性、有效性强的工作措施,重点跟踪,靠上工作,努力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大客商,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 (三)突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着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实施重点节能改造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坚持不懈的推动节能减排。严格执行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二是发展循环经济。以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为抓手,加快循环园区平台建设。围绕城中村改造、小城镇和农房建设,大力发展节能、节地、节材型建筑,逐步降低自身碳排放。三是强化污染防治工作。加强城市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二期等工程项目的配套建设和运营管理,加大水污染风险隐患检测力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绿色临沭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水平。 (四)突出抓好财政金融工作,着力提高支撑保障能力。 一是积极培植财源。坚持培植高效支柱财源,巩固壮大优势特色财源,着力抓好新兴后续财源,推动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发展。二是加大财税收入征管力度。全面推进“开源节流”工作,进一步加大税源监管力度,强化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的跟踪管理,确保各项税收应收尽收。三是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在集中力量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新增财力更多的投入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四是增强资金使用合力。完善各项专项资金管理,切实增强财政资金促转调的能力。大力压缩行政成本等一般性支出,聚集财力加快推进基础设施、重点产业园区等重大工程建设。五是突出发展金融业。不断完善金融体系,深化银企合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五)突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一是继续抓好北城区规划建设。严格按照规划,努力打造亮点、建设精品、形成特色,重点抓好水系开挖及相关配套工程建设。二是稳妥推进旧城区改造和其它市政工程建设。继续抓好城中村、城郊村和棚户区拆迁改造,加快推进红石湖公园改造、苍源河文化公园建设和“3万吨饮水”工程建设。三是抓好新农村建设。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促进城乡统筹、改善群众生活、置换发展用地“多赢”的原则,推动农村危房改造和社区建设,突出抓好小城镇集聚型、新社区建设型、村庄整合型等类型的住房建设。继续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改善村镇居住环境。 (六)突出重点关键环节改革,着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一是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巩固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成果,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进一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二是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继续抓好新型工业化实验区建设,积极推进节能减排,突出抓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稳妥推进农房建设和城区棚户区改造。三是创新金融服务手段。健全银政企沟通合作机制,完善中小企业投融资和农业贷款担保体系,吸引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经济社会发展。四是继续做好企业上市工作。推动金正大公司增发新股,力争史丹利、雷华等公司上市成功,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七)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快和谐社会建设。一是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力度。落实各项就业政策,采取积极措施扩大就业,扶持创业,确保就业形势基本稳定。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农村特困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集中供养制度,争取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列入省里盘子,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认真落实各项政策,大力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努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抓好职业教育工作。三是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加大医疗卫生投入,加快中医院综合病房楼建设和临沭镇卫生院整体搬迁步伐,加强村级卫生室规范化建设。四是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加快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文化健身广场、村级社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好信访、综治、安全生产工作,深入推进“平安临沭”建设。继续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做好民政、武装、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各位代表,2011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光荣而艰巨,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实现全年任务目标,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而努力奋斗! |
||||||||||||||||||||||||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