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庆虎在临沭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 ||||||||||||||||||||||||
2010-03-15 点击数: | ||||||||||||||||||||||||
|
||||||||||||||||||||||||
|
||||||||||||||||||||||||
——2010年1月14日在临沭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临沭县县长 任庆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我国进入新世纪经济形势最为严峻、各种矛盾相对突出的一年,也是全县上下坚定信心保增长、抢抓机遇快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县政府紧紧依靠和团结全县人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应对各种挑战中同心协力,在克服各种困难中砥砺奋进,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35.2亿元,增长16.1%;地方财政收入36853万元,增长15.5%。 一、注重科学发展,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利用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积极培育现代农业、加速膨胀主导产业、繁荣发展服务业,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1.1:54.7:34.2。大力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年粮食总产、单产再创历史新高,连续七年实现丰产丰收。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到8万亩,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7家,新增市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18家、“三品”认证11个。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2万亩,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57个,成功入选“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集中力量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预计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65亿元、利税15.4亿元,分别增长17.3%和21%。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继续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产值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到31家和12家,金沂蒙、金正大、史丹利、常林4家重点企业销售收入都在20亿元以上,六大支柱产业销售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3.4%,其中复合肥产业通过打假扶优,集中整合,销售收入、利税等主要指标增幅始终保持在20%以上,我县被省政府授予“优质复合肥生产基地”;柳编产业规模和效益同步提升,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评为“中国柳编之都”。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和自主创新意识,累计创中国驰名商标4个,中国名牌产品1个,国家重点新产品8个,省名牌产品12个,省著名商标15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31.7%;实施了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和知识产权强县工程,金正大公司被科技部批准筹建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服务业市场稳中见旺,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亿元,增长22.6%。邮电通讯、金融保险健康发展,盐业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房地产、汽车等新的消费热点持续升温。适时出台稳定外需促进外经贸发展的十项措施,有效遏制外贸出口下滑,预计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14亿美元,增长12.8%,其中出口1.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8万美元,增幅均居全市前列。 二、注重项目带动,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预计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71.5亿元,增长27%。开工投资过500万元的重点项目366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7个。农田水利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完成了24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开工建设了沂沭河东调续建、龙潭水库除险加固、龙窝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及渠首青云橡胶坝等重点工程,成功争创全市唯一的“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工业项目逆势而上,完成投入41亿元,实施了金正大60万吨控释肥、常林60万套液压件、阳光陶瓷二期、福瑞达生物化工、金源管业三期等一批大项目,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服务业项目特色逐步彰显,商业步行街暨文化休闲美食街、物流会展中心、苍马山旅游开发、滨海红色旅游文化园等项目有序推进,促进了商贸物流业与文化旅游业的吸纳融合。招商引资取得积极成效,集中开展了招商引资百日会战等活动,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8.7亿元,增长15.5%,引进新能源产业园、兴沂电力铁塔、花卉博览园等一批新兴项目,优化了我县产业结构。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成绩斐然,先后有40个项目列入中央新增投资计划,到位资金4.7亿元,争取项目数量和资金总额均居全市各县区首位。项目载体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开发区承载功能进一步增强,近港开发区规划初步完成,绿色照明产业园成功签约,特色工艺品园区被列入“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取得新成效,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顺利通过市政府评审,全年报批土地2155亩,保证了各类建设用地需要。 三、注重基础先行,城乡环境明显改善。完成了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部分专业规划,建成区规划面积达25平方公里,乡镇总体规划修编率达100%,村庄规划修编率达81%。着力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苍山路南段综合整治、新汽车站、党校新区等重点工程已经完工;城区污水管网配套、苍山路北段综合整治、苍源河上游综合整治、苍源河文化公园建设等工程取得积极进展;胶新铁路梅沭支线筹建、长深高速公路临沭段建设等事关临沭长远发展的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大力实施以城中村为重点的老城区改造,已完成和正在实施改造的村居达到14个,新建安置房面积39万平方米,惠及居民3648户。强力推进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建设,累计拆迁面积28.2万平方米,在建和竣工住房9403户,小城镇辐射功能明显增强,农村住房建设走在全市前列。抓住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的机遇,建成36个标准化农村社区,我县整合供销等各类优势资源、积极构筑农村社区服务网络的做法受到温家宝总理的赞扬。全面开展以“五化”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县新造林3.2万亩,城区新增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已有58%的村居初步实现“五化“目标。把迎淮检查工作摆到突出位置,投入资金2亿多元,完成13项迎淮检查重点工程,万元GDP能耗、COD和SO2排放量分别下降6.3%、2.6%和1.1%,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四、注重以人为本,民生事业稳步推进。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发展目标,预计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50元,分别增长12%和10.2%。确定为民重点办好的12件实事顺利完成,累计投入民生资金4.5亿元,其中涉及农村的6件实事取得明显成效,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9万人,解决了38个村、4.3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新建沼气池4112个,改造农村公路32公里,发展农家店600家、日用品及农资配送中心2处,新建、改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219处、农民参合率达98.3%,完成农村校舍维修改造24处、“两热一暖一改”工程7处,全面完成乡镇文化站建设并建成村级文化大院218个、农家书屋104个、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63%,创建县级以上文明生态村镇180个,出版发行了《临沭文化概览》、《红色记忆》、《柳王》等图书作品。深入实施“创业临沭”工程,新发展私营企业310家、个体工商户2600户,新增城镇就业742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各类保险基金滚存结余3.9亿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达76%;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180元和每年1000元,新建、改建老年公寓12处,开工建设首期困难家庭保障住房100户,实施了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和“整村赶平均工程”,妇女、儿童、老年人和其他弱势群体合法权益得到较好保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教学条件和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和提升,顺利通过“省教育工作示范县”复验,我县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得到温家宝总理的充分肯定。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防治,农村中医工作开创新局面,被评为“全省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县”。食品药品管理进一步规范,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全面完成市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政府效能建设不断加强,全员代(领)办制全面推行,政务大厅受理各类行政审批事项6.2万件,办结率达100%。政府工作创新扎实推进,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临沭政府网被评为“山东省政府优秀网站”。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兵役工作成绩显著,保持了连续48年无责任退兵的全国最高纪录。深入开展“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活动,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被授予“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先进集体”。高度重视信访稳定,部分影响全县稳定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事、审计、统计、粮食、物价、地震、农机、气象、档案、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一年,是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持续和谐安定的一年。这一年,是临沭历史上大事多喜事多的一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第一次踏上临沭大地,进农村、到学校,体察民情、了解民意、亲民爱民,给全县人民以巨大鼓舞;省委书记姜异康等20位省部级领导先后亲临我县视察指导,给全县人民以关心厚爱。这一年,是临沭工作亮点纷呈、成效显著的一年:全省农村手工艺产业化促进工作现场会、全省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等19个省市现场会议在我县召开,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等26项省级以上荣誉称号。这一年,是临沭经受考验多、经历难事多的一年:在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面前,全县各级知难不畏难、遇难不避难,万众一心,破难奋进,努力化解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力以赴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多项指标增幅逆势上扬且位居全市前列,多项重点工作敢想敢干实现历史性突破。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感到,一切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县人民的辛劳和智慧,体现了中央、省、市和县委的科学决策与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效监督与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为临沭发展无私奉献的全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各级干部,向给予政府工作倾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上级驻沭单位,向在我县投资创业的海内外客商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工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金融危机影响较深,外贸出口形势严峻;镇域经济发展不平衡,财政保障能力较低;部分社会事业改革发展相对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任务艰巨;城镇化水平不高,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机关效能建设有待加强,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政府工作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10年,是推进“十一五”规划顺利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继续应对金融危机、打牢经济回升基础的关键之年。从“困难之年”到“关键之年”,我们既要充分认识外部经济环境的严峻性,更要注重从变化的形势中捕捉和把握机遇:国家将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国经济逐步回暖、社会发展持续向好的趋势没有变;省委、省政府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实施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为我们实现经济社会新跨越创造了良好机遇。一年来,全县各级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我们既取得了较好成效,又积累了在复杂环境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宝贵经验,更坚定了战胜各种困难和挑战的信心和决心。因此,只要我们政策到位,措施得当,落实有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就一定能把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今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继续按照“一二三四五”的工作思路,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求在抓项目、增投入、扩总量上有新突破,在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上有新进展,在抓改革、促开放、增活力上有新举措,在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上有新成效,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把建设经济文化强县的宏伟战略推向新阶段。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2%,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1%。主要约束性指标预期为:万元GDP能耗下降3.8%,SO2排放量减少1.8%,COD排放量削减3.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做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深入开展“工业发展年”活动,促进全县工业经济扩总量、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力争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6.7亿元、利税18.5亿元,分别增长18%和20%。 一是把握新型工业化这一主线。以全市“两型”社会建设试点为契机,切实抓好我县新型工业化试点,充分利用省、市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积极探索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为全市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实践经验。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上找准着力点,进一步完善《临沭县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实施方案》,健全政策扶持体系,鼓励企业推进研发建设、技术改造、市场开拓、节能减排、品牌争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发展振兴,把临沭建成新型工业化的示范区和高新科技发展的集中区。 二是突出骨干企业和产业集群两个重点。全力扶强骨干企业。坚持既抓铺天盖地,更抓顶天立地,加快实施“骨干企业扶强”和“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在进一步抓好金沂蒙、金正大、史丹利、常林4家骨干企业的基础上,加大对沂蒙老区酒业、金宝诚、金源、金正阳、福瑞达、阳光陶瓷、佛光照明、雷华塑编等20家企业扶持力度,着眼于扩总量、增后劲,鼓励企业实施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加快金正大60万吨控释肥、常林60万套液压件、史丹利160万吨新型复合肥、金沂蒙余热回收及太阳能利用、阳光陶瓷二期、新能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提高骨干企业核心竞争力,力争全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6家,其中过50亿元的2家,为打造百亿支柱企业创造条件;对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50家企业加强重点管理调度,鼓励企业兼并重组、挂靠联合,促其尽快成长为支撑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力争年内新增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10家。与此同时,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尽快发展一批成长性好、后劲足的中小企业,努力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家、私营企业160家。注重育强产业集群。搞好县域内产业集群规划定位,制定强有力的措施,加强指导和服务,引导产业集群科学发展。抓住复合肥、柳编制品被列入《山东省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的机遇,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加大肥料产业整合力度,努力争创“全国优质缓控释肥基地”,集中打造“千万吨优质肥料基地”;积极扩展“中国柳编之都”的社会影响力,加快柳编产品研发和地理标志、非物质文化遗产争创工作,提高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把握新型工业化的重点和方向,推动化工、五金机械、钢材加工、脱水蔬菜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力争全年完成技改投入40亿元,增长25%;促进节能灯具、新型建材、新能源、生物化工等新兴产业特色更亮,尽快形成规模效益。力争全年产值超百亿产业1个,过50亿2个,过10亿3个。 三是优化园区、资金、科技和人才四项要素。首先,抓园区。立足于“多点驱动、重点突破”的思路,集中抓好“两区四园”建设,形成以“重点园区为支撑、乡镇工业集中区为补充”的园区经济发展新格局。重点加快经济开发区建设,实施兴大西街西段、工贸路东西延伸段、工贸北路和青石路园区南段道路改造,增强配套功能,提高项目承载能力,力争新落户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6个。积极推进近港开发区建设,拉开路网框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承接港口城市辐射奠定基础。完成绿色照明产业园规划建设,确保年内10家高效照明企业建成投产。按照“突出特色、错位发展和大项目向开发区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建设乡镇工业集中区,形成集聚连片、共同发展的镇域经济新模式。其次,融资金。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资本市场融资力度,争取金正大、史丹利公司早日国内上市,积极推进雷华公司国外上市。完善银政企合作平台,搞好资金供需对接,力争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过60亿元。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吸引各类股份制商业银行、担保公司来沭设立分支机构,争取临商银行临沭支行尽快开业。积极推行动产抵押、股权质押、商标专用权质押,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第三,强科技。加快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积极申报省知识产权示范县,强化产学研合作,组建临沭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集中抓好金正大国家缓控释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金沂蒙生物炼制催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史丹利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年内申请国家专利120项,新增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4家,新创省以上名牌产品、创新产品或著名商标10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第四,重人才。加快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出台加快企业人才引进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广泛引进各类创新创业型领军人才、高层次人才及各类紧缺人才,特别是企业高层经营管理技术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突出抓好农村经济,加快促进农民增收。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是以集约化为核心,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产品区域布局,大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即每个乡镇选择10个村,每个村确定100个带头户,带动发展1000亩以上特色农产品种植基地,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积极发展高效、设施、立体农业和生态型农业旅游基地、瓜果采摘园,推动优质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带,集中打造青云、白旄、郑山10万亩杞柳,曹庄、南古、石门、大兴6万亩蔬菜,玉山、大兴、朱仓、临沭万亩茶叶,曹庄、店头万亩桑园,临沭、郑山、蛟龙万亩草莓,临沭、郑山、大兴、白旄、曹庄、店头万亩花卉苗木,南古万亩葡萄和青云万亩杂果等“八个万亩农业产业基地”。 二是以标准化为核心,大力培植优质农产品品牌。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建设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立县、乡两级配套联动质量监测体系,加快实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着力提高农产品品质。把标准化建设与品牌创建有机结合,对现有优势产业和名优产品进行筛选排队,确定培育方向,落实培育主体,力争优质农产品基地达到18万亩,新认证无公害和绿色、有机食品8个,35%以上的农产品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 三是以产业化为核心,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确定“促进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户”的思路,重点围绕杞柳、蔬菜、茶叶、果品、花生、小麦等加工产业,加大资金、技术、政策倾斜力度,着力培育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农业龙头企业,力争年内销售收入过5000万元的企业13家,新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5家。依托六和祖代良种猪繁育、太合食品等项目,大力发展畜禽及特种动物规模化养殖,推广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提高畜牧业产业化水平,新发展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15处。 四是以社会化为核心,大力加强农村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完善乡镇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着力抓好县级平台建设。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联合的路子,年内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按照“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要求,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培育科技示范户1000户,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万人。围绕建设“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扎实推进集连锁超市、综合服务中心等为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年内完成30个社区建设任务,新建市级先进社区5个、省级先进社区2个。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健全减负长效机制,实施农业政策性保险,减少农民后顾之忧,保证大宗农产品生产稳定。 五是以配套化为核心,大力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抓住我县被列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的机遇,加大资金投入,加快推进沂沭河东调续建、龙潭水库除险加固、龙窝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及渠首青云橡胶坝和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完成剩余2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新增灌溉面积3万亩。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大力发展集中联片和规模化集中供水,解决2.3万群众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农田水利改革,探索水库、河道管护新模式,确保治理后长期发挥应有效益。切实改善农村出行条件,搞好沭郯路、周大路等农村公路和4座危桥改造建设,逐步完善农村公路分级管护长效机制,大力开展县乡公路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改善路容路貌和通行环境。抓好24个县级土地整理和青云、蛟龙、南古扶贫开发项目,争取实施朱仓6000亩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健全气象预警预报系统,加强防汛抗旱、动植物防疫等体系建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三、着力突破第三产业,加快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大投资力度,全力发展与城市功能相衔接的商贸物流业、与都市消费相结合的文化旅游业、与优势产业相配套的现代服务业,力争全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55.2亿元,增长19.3%。 一是商贸物流业要有新发展。尽快实施铁路物流园区整体规划建设,充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有效促进复合肥、管材等大进大出产业发展。加快商业步行街暨文化休闲美食街、新汽车站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步伐,完成水果批发市场、兴隆商场、华美商城等7处市场改造搬迁任务,逐步优化县城商业布局。加快中国(临沭)柳编文化艺术馆建设,筹备首届临沭柳编文化艺术博览会,探索会展经济运作模式,增强市场影响力。充分发挥供销社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一网两平台”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组织家电、汽车和摩托车等工业品下乡,不断激活农村市场,年内新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2处及乡镇农资、日用品直营店4家,整合村级加盟店60家。 二是文化旅游业要有新突破。以建设“文化名县、旅游强县”为目标,坚持“山水互融”旅游开发格局,挖掘古色历史文化、弘扬红色革命传统、开发绿色田园风光、打造多彩休闲文化。积极推进苍马山、冠山风景旅游区和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暨刘少奇同志在山东纪念馆建设,完善景区服务设施,力争上半年开园营业。加快沭河古道、金滩栗海等重点旅游项目推进力度,依托苍源河文化公园、花卉博览园等项目,完善食、住、行、游、购、娱相配套的旅游产业体系,形成一批有鲜明特色和吸引力的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宣传促销投入,树立临沭旅游形象,年内争创AAA级旅游景区2处、新增三星级以上旅游饭店3家。 三是现代服务业要有新成效。大力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探索地价、房价“双限双竞”模式,稳定房地产价格,减轻居民购房压力,让群众真正住得安心;加大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改善居民居住条件,让群众真正住得舒心;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家政、卫生保健等便民服务,建立健全物业管理新机制,推进物业管理规范化,让群众真正住得省心。同时,积极发展文化娱乐、信息通讯等现代服务业,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效聚集和整合,让城乡市场更加繁荣活跃。 四、借助外力促进发展,加快提升经济外向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大招商、大投入、大开放,集中引进和抓好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进一步扩张总量、优化结构,掀起新一轮投资和发展热潮,力争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超百亿,实施过500万元的重点项目206个。 一是高效率推进招商引资。以更优的环境抓招商,深入开展“效能临沭”建设活动,提高招商引资服务质量,积极推介临沭区域品牌,形成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个个参与招商工作的浓厚氛围。以更新的方法谋招商,把以企招商、以商招商与产业招商相结合,充分发挥县内企业对外联络广、市场网络宽的优势,加强优势产业与外地企业对接,让更多的企业落户临沭。把政府主导招商与定点招商、专业招商相结合,利用各种商会等形式,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把临沭的良好资源推介出去,把外地的优势项目吸引进来,力争全年引进过5000万元的项目20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8个,实际到位县外资金24亿元。以更好的机制促招商,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目标责任机制和政策激励机制,激发和调动各级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建立评估择优准入机制,注重招商选资,严禁高耗能、高污染项目进入,大力优化投资结构,切实保护生态环境。 二是多渠道向上争取项目。立足长远发展,认真研究国家和省市投资重点,按照“申报一批、储备一批、策划一批”的要求,搞好重大项目策划包装,着力做好胶新铁路梅沭支线建设资金筹集工作,千方百计再争取一批结构调整、节能减排、民生事业、基础设施项目列入中央新增投资计划。扎实做好前四期中央扩大内需项目落实工作,严格规范管理,确保如期完成建设任务。同时,不断优化创业发展环境,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三是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开拓国际市场和扩大国内市场并举,积极培育节能灯具、搪瓷制品等新的出口增长点,切实加快柳编制品、脱水蔬菜、五金机械等新产品研发步伐,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国际认证和境外商标注册,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着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组织和引导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重要展洽活动,为企业开拓市场搭建平台。大力实施“强强联合”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拿出优质资产、优势产品开展对外合资合作,加快推进常林集团与德国宝马合作项目,不断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力争全年实现自营出口1.5亿美元,增长13%;实际利用外资1100万美元,增长8%。 五、坚持生态环境立县,加快实现可持续发展。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的新要求,突出重点,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是推进资源能源节约。建立健全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评价考核体系,加强对57家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监测,严格新建工业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建高耗能或产能过剩项目。大力推广清洁生产,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点企业加快节能技术改造,集中抓好生物质能发电、中水回用等一批具有较高资源利用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力争年内新增清洁生产认定企业4家。加强城市公用设施节能改造,积极推进交通运输和服务业、农业等重点领域节能。贯彻《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健全节能组织管理体制。建立县、乡、村三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体系,严格控制石材、黄砂开采量,确保各类资源有序、高效、循环利用。 二是扎实推进污染防治。以水和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排污总量控制制度,强化环境监察和执法,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污染问题。大力开展企业环境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环境应急能力建设,健全水污染预警体系,保证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继续做好迎淮检查准备工作,完善提升水污染防治重点项目,着力打造精品亮点工程,力争做到迎淮检查“规定项目不失分、亮点工程多加分”。 三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加快发展高效、现代、生态林业,力争完成新造林3万亩,绿色通道补植完善100公里。积极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序推动林业产权市场化运作。严格按照新一轮土地规划要求,强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坚决遏制新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大力推进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农村用地减少挂钩试点,加大项目区拆迁力度,保障建设用地需要。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快农村新能源建设,积极推广太阳能、风能、水能综合开发利用和农村户用沼气建设,新建户用沼气池3000个,沼气集中供气示范点(联户沼气)5处。 六、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坚持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同步推进,城市建设与农村设施配套协调发展,努力打造生态优良、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品质城市,加快融入“临沂半小时生活圈”。 一是突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这一抓手。坚持建精品、树亮点、出效果,积极启动花卉博览园和苗木基地示范园项目,推进苍源河文化公园建设,完善两岸道路及景观基础设施,将其打造成集旅游、休闲、文化、防洪于一体的核心景观带;注重生态化、人性化、自然化,积极实施城市绿化“精品工程”,提升苍山路北段、夏庄河、会展中心绿化档次,建设5处节点绿地,积极推进单位、道路、城郊绿化和苍山路北段带状公园建设,新增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以上,争创“山东人居环境范例奖”。同时,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二期、长深高速临沭段建设,争取启动327国道拓宽改造、枣临岚高速建设项目,不断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二是强化规划引领和城市管理两个保障。坚持规划先行,优化城市布局。进一步细化北城区规划及各功能分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商贸服务规划、城区区域性地震规划等专项规划,加快62个中心村和已启动农房建设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小城镇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集中抓好城市供热、供气专项规划,引入竞争考核机制,切实保障群众需求。健全规划公示制度和审批程序,强化规划执法刚性,坚决禁止违规建设行为,促进城市建设协调有序发展。坚持精细管理,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城市数字化管理,认真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强化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把握点面结合、重点突破的原则,深入开展以广告标语、环境卫生、绿化美化为重点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推进城管执法工作重心下移,逐步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规划建设2处城区垃圾中转站,抓好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后续工程建设、乡镇生活垃圾清运工作,不断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三是抓好北城区、旧城改造、小城镇和农村住房四大建设。在北城区建设上,按照“一年见雏形,三年大变样,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重点抓好“四纵二横”主干道路建设,拉开城市发展框架,逐步建设一个配套齐全、功能完善,集行政办公、居住、商业、文化、生态于一体的现代化北城区。同时,依托苍山路南段拆迁改造拓展南城区,重点抓好南外环大街、城南仿古区、火车站、周庄万人大社区规划建设以及红石湖公园改造,配套搞好道路硬化、绿化等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放大新城效应。在旧城区改造建设上,重点做好原针织厂宿舍、金堂、镇北、小韩庄、新汽车站南、刘场等片区拆迁改造,加快推进夏庄河治理、苍山路北段综合改造项目,高标准抓好道路亮化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在小城镇建设上,立足城镇定位,完善城镇规划,深入推进小城镇“五个一”工程建设,全力打造具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中心镇,力争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42%。在农村住房建设上,强化连片建设改造和整体迁建村居,力争新启动37个村庄的农房建设改造,新建住房8000户,改造危房900户,打造2个以上拆迁复垦示范村居。 七、扎实做好财税工作,加快提高公共财政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围绕财政抓经济的理念,切实抓好增收节支,努力提高理财用财水平。 一是强化财源建设。以确保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为目标,用足用好各类专项扶持资金,积极支持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地方留成多的优势企业和重点项目,努力提高税收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地方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加大对新建企业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中小企业帮扶力度,努力培植壮大后续财源。鼓励县内大中型企业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分离,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开展乡财县管改革,加快乡镇国库集中支付进程,研究制定激励型财政新体制,充分调动乡镇加强财源建设和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力争临沭镇、郑山镇多为全县财政增收做贡献,力促有更多的乡镇达到“自求平衡”目标。 二是深化税费征管。坚持抓大抓小并重,征管稽查并举,不断加大组织收入力度,依法对重点行业、企业和税种实行重点监控、直接调度;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加大零散税收征收力度,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行为,确保应收尽收,实现全年工商税收增长22%的目标。增强全民纳税意识,积极营造“多纳税光荣、纳税多是功臣”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企业为地方做贡献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非税收入征管模式和征缴机制,严格“收支两条线”管理,确保所有非税收入一律纳入政府统筹、财政统管。 三是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集中财力优先保证工资发放、民生改善、社会稳定及重点项目支出需要。高度重视防范财政风险,进一步规范各类政府融资平台,加强对财政资金跟踪问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强化预算执行纪律,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行政支出,努力降低行政成本。 八、更加高度重视民生,加快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把惠民、助民、利民、安民放在首位,下大力气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努力让广大群众生活年年都有新改善,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是推进创业就业惠民。以“创业型城市”创建为抓手,强化创业指导服务,落实创业基金担保和优惠政策,加强创业园区、基地建设,弘扬创业精神,培育创业典型,努力打造“创业临沭”品牌。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就业援助制度,帮助城镇失业和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就业,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下。 二是强化社会保障助民。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标准,全年社会保险扩面参保4.2万人。积极探索被征地农民保障机制,推进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逐步提高统筹层次和报销比例,确保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120元。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应保尽保,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每月220元和每年1200元。进一步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保障生活困难家庭子女就学,积极推动妇女、儿童、老年人、慈善、福利、残疾人等事业健康发展。 三是发展教育、文体及卫生事业利民。巩固“省教育工作示范县”成果,进一步落实城乡教师待遇,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加强乡镇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确保每个乡镇都有一所公办示范性中心幼儿园;加快实施县职业中专新一轮规划,积极争创首批“1000所国家级示范中职学校”;完成52处校舍改造、第三初级中学和临沭一小建设,扩大“两热一暖一改”工程覆盖面,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价监测机制,努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体育中心、体育公园、乡镇文化广场等健身场所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切实提高群众健康素质。继续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力争村级文化大院覆盖率达100%、农家书屋达150家、县级以上文明生态村镇达70%以上、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70%,实现无线广播电视全覆盖,完成续修县志评审工作,积极争创“全省社会文化工作先进县”。严厉查处和打击非法安装地面接受设施、违法网吧和印刷厂,净化文化娱乐市场。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新农合基金管理,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完成县人民医院病房大楼及6个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9处社区卫生室建设,增加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抓好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等重大疾病防控,避免大面积流行。强化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各项奖励扶助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确保合法生育率达95%以上。密切协调配合,搞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大力开展食品和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保证广大群众饮食用药安全。 四是维护社会稳定安民。扎实推动“平安临沭”建设,加快推进“五五”普法,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妥善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有效防止群体性事件发生。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位一体”的应急、预警和救援机制,推进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密切军政军民关系。认真贯彻民族宗教政策,促进民族团结和睦。强化安全监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生产经营行为,坚决防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毫不放松地抓好社会治安管理,创新完善动态打防机制,依法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巩固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府的神圣职责和不懈追求。我们一定勤勉尽责,永不懈怠,以决策科学、行为规范、勤政高效、治政从严的实际行动,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坚持依法行政,规范政府行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群众和舆论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等专门监督,主动听取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进一步加强县长信箱及群众来信来访办理工作,深化政府信息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扩大网上便民公共服务范围,打造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与集体决策相结合的科学民主决策体系,提高政府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认真实施行政问责办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坚持改革创新,增强政府活力。加快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动思想解放、政府管理和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消除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瓶颈、体制障碍。围绕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融入半岛蓝色经济区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课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在敢“想”中拓宽视野,在敢“试”中探索创新,在敢“闯”中开辟新径,在敢“为”中抢得先机,千方百计激发社会创新热情,鼓励社会创新实践,放手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以争创一流、开拓创新的举措推动临沭大发展。 坚持真抓实干,提高行政效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谋福祉。完善重点工作目标管理和督查考核机制,严格控制和规范各种检查、评比活动,大力精简文件,压缩会议,全力以赴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进一步加强政务大厅建设,加快行政审批事项向大厅集中,积极探索完善涉企规费征收“一费制”改革,认真受理企业和群众投诉,严肃查处破坏经济环境行为,努力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 坚持廉洁从政,树立良好形象。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推进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进一步规范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活动,切实搞好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重大投资项目、重点部门的审计和监察。积极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牢记“两个务必”,珍惜民资民力,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建设节约型政府、节约型社会,把有限的财力用到产生效益最大的地方,用到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各位代表,困难止于实干,成就源于拼搏。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群策群力谋发展,同心同德创新业,努力完成全年各项任务目标,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县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
||||||||||||||||||||||||
|
||||||||||||||||||||||||
【关闭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