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简体 繁体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数据开放平台
当前位置: 首页>>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决策公开>>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正文
程守田在临沭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2012-08-15    点击数:  
 索引号  00447585-5-03_A/2012-0815001  公开目录  公开目录
 发布机构  临沭县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12-08-15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标题  程守田在临沭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0447585-5-03_A/2012-0815001
发布机构: 临沭县政府办公室
公开目录: 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发布日期: 2012-08-15

——2012年2月1日在临沭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上


临沭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程守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就


本届政府自成立以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抢抓机遇、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圆满完成县十五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展露蓬勃生机,经济社会呈现积极变化,为全面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打下坚实基础。

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要务,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实力大幅提升。2011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49.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46亿元,分别是2007年的1.5倍、2倍,年均分别增长13.8%、18.7%;三次产业比例调整为10.8:52.2:37,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明显增强。工业经济不断壮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年均分别增长21.4%和37.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27.1%。骨干企业和支柱产业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企业35家,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22家,其中复合肥产业率先跨入全市百亿产业行列,晋级“中国产业集群品牌50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累计发展优质农产品基地13万亩、优质林产品基地8.5万亩,发展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4家、市级24家;建设市级标准化养殖小区67处,首次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674家,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49件,认证“三品一标”30个,优质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走在全市前列。农业综合扶贫开发有效推进,实施中低产田改造、扶贫整乡推进等项目22个。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被评为“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农业机械化装备水平不断提高,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粮食总产、单产连续9年实现双增,成功入选“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传统服务业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3%。完成全县商业网点发展规划,新建商业步行街、远通汽贸、汽车站、常林国际大酒店等一批档次高、规模大的服务业项目;鲁源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建成使用,再生资源网络化经营格局初步形成。文化旅游亮点纷呈,城市规划展和国内首家柳编文化艺术馆建成使用,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建成开园,苍马山、冠山等景区成为省内外旅游热点,沭河风景旅游区成为全市开发重点。新发现的岱涧、朱车红石崖、狼窝沟黑崖岭三处丹霞地貌和岌山恐龙遗迹,填补了省内无丹霞地貌和中生代历史空白。

牢牢把握改革创新这一关键,努力破解各类要素制约,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创新农村土地经营模式,全市首家县级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建成运行,形成县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流转土地面积8.7万亩。逐步理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制,成功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临商、民丰两家商业银行入驻临沭,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实现倍增,贷款增幅连续四年位居全市前列。企业上市实现历史性突破,金正大公司、史丹利公司成功上市。项目建设数量不断增加、速度不断加快、体量不断攀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4.4%,累计实际利用境外资金3635万美元,到位县外资金83.3亿元,有力促进了产业提升、发展提速。长深高速公路的建设、沂沭铁路的启动,赢得新的区位发展优势。园区开发迸发新活力,经济开发区综合环境不断改善,在全省排名逐步上升,常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被认定为“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一大批高精尖项目开工建设,高端液压项目填补了国内空白;滨海高新区总体框架基本拉开,正朝着打造新型工业化实验区的目标迈进。积极搭建政产学研合作平台,科技创新日益活跃,建立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各类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产学研基地38处;启动实施“136”人才工程,有3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荣获“齐鲁友谊奖”,培养引进专业技术人员1.2万名。“品牌强县”、“质量兴县”建设成效明显,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4件、中国地理标志1个、省著名商标16件、省名牌产品12个,4家企业荣获市长质量奖,肥料产业标准联盟在全省推广。

牢牢把握城乡统筹这一主题,努力推进城乡一体进程,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成功争创省级文明城市、省级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县城,城镇化水平由36.9%提高到45%。高起点制定城乡发展规划,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镇街总体规划修编率达37.5%、村庄规划修编率达54%。北城区、南城区建设加速推进,城市发展框架不断拉大;旧城改造实现重大突破,分5期对3000户民房及27家企业实施拆迁,腾空土地2200亩,建设安置楼80栋。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累计完成投资35.3亿元,建成一批配套完善、美观宜居的花园式住宅小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初步构成公租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棚户区改造安置房、廉租房货币补贴“五位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实施了体育中心、城市污水处理升级改造及管网配套、垃圾处理厂二期、城区电网改造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完成327国道、苍山路、青石路、常林大街、沭河大街等27条道路的整治提升,完善水、暖、气等一批公用设施,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把小城镇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来抓,实施了道路、公园、广场、供排水等一批重点工程,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农房建设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累计完成危房改造面积92万平方米,新建农房2.1万户。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60%的村居初步实现“五化”目标。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了牛腿沟综合整治等9项污染治理重点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牢牢把握改善民生这一根本,努力推动社会事业发展,和谐局面更加巩固。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每年都实施一批为民实事工程,财政用于民生支出达8亿元,年均增长21.8%。做大经济“蛋糕”,分好利益“蛋糕”,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1%、14.2%。“创业临沭”建设深入推进,年均转移农村劳动力2万人、新增就业再就业9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达到全覆盖,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社保基金滚存结余8.5亿元。坚持不懈地抓好农村水电路医学气建设,率先在全市实现村村通硬化路、通客车、通自来水,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水利建设实现新突破,累计完成投资11.3亿元,实施了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沂沭河东调续建等120余处重点工程,新增、改善灌溉面积19.8万亩。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教学条件逐步改善,新建第三初级中学、县直机关幼儿园、临沭一小及65座镇街教学楼,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得到温家宝总理的充分肯定。在全市率先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镇街卫生院药价下降幅度达40%,新农合参合率达100%,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造提升镇街文化广场27处、村级文化大院221个、农家书屋159家,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75%,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站点实现全覆盖。人口计生工作健康发展,顺利完成市下达的人口控制计划。武装工作成绩突出,“临沭经验”在全省推广;征兵工作扎实有效,创下连续50年无责任退兵的全国最高纪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开展,信访矛盾纠纷得到有效调处,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强化,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健全,“法治临沭”、“平安临沭”建设成效明显。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权益得到保障。统计、物价、民族宗教、对台、档案、外事侨务、人防、气象、地震、史志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绩。

牢牢把握自身建设这一基础,努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施政水平显著提高。深入开展政风行风评议、机关效能年等活动,政府的创造力、公信力和执行力进一步增强。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向政协通报情况,虚心听取各方意见,270件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634件政协委员提案均全部办复。关注群众呼声,办理县长信箱、县长热线电话4787件,民生诉求进一步畅通。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涌现出涉企“一费制”改革、数字化城市管理、税务防腐体系建设等60多项政府工作创新成果。切实加强行政审批中心建设,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两集中、两到位”改革,拓宽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面启用电子审批软件系统,各类行政审批事项压缩50%以上,整体承诺平均办结时限缩短80%。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成运行,建设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不断规范,运行情况全市最好。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廉政监察、执法监察、纠风工作和审计监督力度,广大党员干部廉政勤政,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群策群力谋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代表,回顾四年发展历程,我们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等20多位国家和省部级领导先后来沭视察指导。全国“三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我县成功举行,全省农村手工艺产业化促进工作现场会、全省民兵预备役基层建设暨推广“临沭经验”现场会等50多个省市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我们还摘取了多项国家级桂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全国征兵工作先进单位、中国柳编之都等一个个金色名片,提升了临沭的知名度、美誉度,拓展了临沭发展的新空间、新平台。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县人大、县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凝聚着全体代表、委员的智慧和力量,倾注了全县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上级驻沭单位,向为临沭发展倾注心血的老领导、老同志,以及所有关心、支持临沭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奋斗的历程难以忘怀,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刻体会到,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必须坚持弘扬敢想敢为、敢试敢闯的拼搏精神。我们坚定不移地以解放思想破除发展障碍,以创新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及时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积极应对宏观环境变化、区域竞争加剧、要素制约凸显带来的新挑战,以思想大解放赢得了发展大提速,以观念大转变推动了工作大进步。在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就一定能够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宽。

二是必须坚持唱响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时代主题。我们坚定不移地高举科学发展的旗帜,抢抓发展机遇,在形势有利的时候,奋勇争先,乘势而上;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既注重当前发展,更注重长远发展;既注重经济发展,更注重社会进步,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先,以和谐发展为本,把挑战当机遇,化压力为动力,就一定能够战胜前进中的艰难险阻,谱写富民强县新篇章。

三是必须坚持践行以人为本、为民惠民的发展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最大限度地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百姓,上级的民生政策和确定的为民实事得到全面落实,教育、卫生、就业、社保和居住环境等一批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在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民生福祉为根本,竭尽全力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就一定能够为加快发展凝聚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四是必须坚持倡导团结实干、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我们坚定不移地以实为本、以干为先,对确定的思路一以贯之,对既定的目标一抓到底,全县上下和谐共进、共谋发展,形成了齐心协力抓工作、同频共振干事业的良好局面。在新的发展阶段,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团结一心、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够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难的事情也能办成。

在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以科技创新、人才引领推进经济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面貌有待进一步改善;群众增收与经济发展还不够同步,富民步伐有待进一步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的力度不够大,机关作风建设存在薄弱环节,政府自身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信任和重托!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今后五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五年,是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全力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五年。我们将按照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工作思路,坚持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之路,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积极应对挑战,勇于开拓创新,努力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建设幸福临沭为目标,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突出经济规模膨胀、产业结构升级、自主创新驱动、镇域经济壮大、生态环境优化“五大”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高效化、城乡一体化、服务业现代化“四化”进程,实现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四连冠、省级生态县、省级旅游强县、省级文化强县、省级创业型城市“六创”工作目标,努力把临沭建成新型工业强县、优质高效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文明生态宜居新城。

主要任务目标是:

——致力产业升级,综合实力更加雄厚。进一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大总量、提升质量、增强后劲,努力构建高新产业为先导、特色产业为支柱、三次产业协调并进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16年,全县生产总值比2011年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销售收入过500亿元的产业、300亿元和100亿元的企业各2个,新兴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32%,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致力品位提升,城乡环境更加秀美。加快改造提升老城区,开发建设北城区、南城区,做大城市规模,做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实现“沂沭一体化”。加快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吸引产业、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加强新型农村社区和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到2016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5%以上,各镇街驻地建成区人口均过万人。坚持生态立县,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全力打造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天蓝水清、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幸福家园。

——致力改革开放,发展活力更加强劲。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到2016年,进出口总额达到6亿美元,年均增长10%以上,其中出口3.5亿美元;利用外资2000万美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90亿元,年均增长26%以上。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到2016年,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家、企业技术中心3家,新创中国驰名商标4-5件、国家重点新产品6个。积极培植上市资源,争取有5家以上企业上市。

——致力民生福祉,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努力实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力争到201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3万元、1.5万元。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全面实施民生工程,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构筑更为完善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等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完善社会治安体系,努力营造和睦的人际关系、和谐的社会氛围,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三、开拓奋进,努力开创幸福临沭建设新局面


县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了建设幸福临沭的宏伟蓝图。幸福临沭,是美好的愿景,更是民众的期盼。我们必须更加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更加聚精会神、埋头苦干,努力在新形势下实现新突破,在新平台上增创新优势,在新起点上赢得新发展。今年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17%和18%,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30%和1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和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完成市下达的万元GDP能耗、COD、SO2、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任务。

切实抓好城市3万吨引水、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二期、城区道路改造、县乡公路改造、镇街便民服务中心提升、农村饮水安全暨于科橡胶坝建设、城区市场暨供销物流中心建设、职业学校规范提升、教育强基、社会综合福利中心建设、县人民医院新院综合楼及卫生监督所建设启动、村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住房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天网工程、文体惠民等十六项重点为民工程的实施推进。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在内生增长、外延扩张中推动转型发展。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着力培植特色产业、做强优势企业、壮大产业集群,全力提升经济发展质效,打造富裕临沭。

⒈转型推动,着力做强工业。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坚定实施新型工业强县战略,全力推动工业经济做大做强。构建更具支撑力的产业集群。按照“高点定位、培植骨干、形成集群”的思路,大力发展以液压件、精密铸造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风能、太阳能光伏、LED为主的新能源,医药中间体、功能糖为主的新医药,高纯度碳化硅微粉、功能陶瓷为主的新材料,提高研发和产业化能力,扩大高端市场份额,力争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8%。按照“区域协作、优势强化、分类引导”的原则,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质增效,重点做大做强复合肥、化工、机械铸造、钢材加工、柳编、食品加工等产业。充分发挥大企业的带动作用,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协作,激励中小企业做精、做特、做新、做优,与骨干企业共同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格局合理的优势产业集群。力争年内形成2个产值过100亿元、2个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打造更具集聚力的发展平台。本着“规划先行、高点起步”的原则,推进各类园区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制定重点项目向园区集中的供地保障、受益分成机制,保障重点项目优先发展,优化园区发展布局。进一步提升县经济开发区的集聚、服务、融资和创新功能,保持重大项目集聚、基础设施推进、科技创新加速的强劲势头;重点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化工产业园、食品产业园、生物科技产业园等“区中园”,力争年内销售收入过300亿元、利税过20亿元;力争“十二五”期间,把常林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打造成国家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把握滨海高新区高端高质高效定位导向,强化科技孵化载体功能,加强与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密切合作,加快推进项目落地,建设新型工业化实验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力争“十二五”期间,把滨海高新区打造成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更加注重集约发展各镇街工业集中区,提升建设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打造板块特色,增强镇街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活力。培育更具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坚持培育与引进并举,实施“勤奋创业、实业致富”工程。引导常林、金正大、金沂蒙、史丹利等企业不断膨胀规模,加快培育主营业务突出、产业带动力大、核心竞争力强、地方贡献率高的知名企业,力争年内2家企业销售收入过100亿元、2家过50亿元。组织实施中小微企业帮扶计划,孵化引导微小企业成长、推动小企业向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良性发展,力争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30家。

⒉特色带动,着力做优农业。以市场为导向,加快推动农业集约化经营,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进一步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农业生产标准化、园区化。积极推广优质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技术规范,进一步加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努力在农业生物工程、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作物良种培育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展,新注册涉农商标18件、创建农产品品牌4个、认证“三品一标”4个。以打造沭河高效生态特色农业长廊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批高效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新增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万亩。大力发展生态环保养殖业,累计发展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80处。加快农业经营产业化、市场化。突出蔬菜、茶叶、花卉、花生等优势产业,加大政策扶持、资本运营力度,培植一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新发展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0家。培育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等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农民以土地使用权、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参股企业及经济合作组织,逐步构建起区域有特色、产品有品牌、质量有保证、发展有优势的“一村一品”经营格局。实现农业服务多元化、长效化。认真落实国家粮食直补、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深入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项目。积极推广农业适用新品种、新技术,提升“三农”服务水平。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项目建设,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购销服务“四大体系”。加强农村新能源建设,争创“全国绿色能源示范县”。扩大小麦、玉米、花生机械化收获面积,力争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建立放心粮油店20家,推广农户科学储粮仓2万个。

⒊消费拉动,着力做活服务业。坚持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升水平,构建特色突出、充满活力的服务业发展新格局。推动商贸物流业提档次。加快实施全县商业网点发展规划,运用现代经营方式,不断完善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设施,高标准建设提升“北方周庄”商城、文化休闲美食街、亿丰城市综合体,做旺城区主要商贸区,培育城市经济新高地。积极实施铁路物流园区、交通物流中心、供销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改造提升水果批发、曹洼、富源等农贸市场,做活做优服装、建材、灯具、手机配件等一批专业市场,推动消费结构转型升级。推动文化旅游业上台阶。按照“多点连线、联合打造、梯次推进”的原则,继续抓好苍马山景区、冠山景区、滨海红色文化纪念园、东蒙山生态园等旅游项目的优化提升。破题启动沭河东岸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沿河商业地产综合开发工程,抓好沭河风景旅游区5A级景区规划建设,打造新兴旅游目的地和知名品牌。力争年内旅游收入过亿元,争创“省级旅游强县”。推动新兴服务业扩规模。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举办柳编技艺大赛、肥料展销会,初步形成一系列具有影响的品牌会展活动。规划建设商标馆,提升品牌经济的影响力和扩张力。不断优化金融服务,积极引进金融机构,完善银企对接机制,推进银行服务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创新和农村金融支付环境建设,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银行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产业,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动力。

(二)加速新型城镇化进程,在城乡互动、区域协调中推动统筹发展。坚持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新一轮发展的主引擎,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经营运作,提高建管水平,城镇化水平达到47%,打造宜居临沭。

⒈大力推进中心城区建设。按照“一带、两心、两轴、九片区”的基本思路,实施“北扩、西进、南拓、东控”,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城市布局,力争中心城区人口达26万,建成区面积达30.6平方公里。加快建设北城区,力争“三年基本建成、五年全面完善”;改造提升老城区,力争城中村改造“三年内全面铺开、五年内全部完成”。集中抓好光明路、振兴路、正大街、利城街等道路配套建设,打通兴大街、冠山路、中山路、顺河北路、青云山路,构建“三环七横九纵”的路网新格局。完成长深高速临沭段及东出入口连接线建设,继续推进沂沭铁路建设。加快推进“气化临沭”、城市3万吨引水、城区电网改造、居民集中供暖扩容等工程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促进城市管理精细化、规范化。

⒉提速推进小城镇建设。抓住市委、市政府实施扩权强镇试点的机遇,突出市级重点镇、省级中心镇和省道、国道两侧的小城镇建设,优化工业、农业、居住、生态规划布局,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人群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在各镇街集中建设一批工业集中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生态宜居区,全面提升承载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户籍制度及配套制度改革,鼓励在县城就业置业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并在子女入托上学、社会保障等方面与市民享受同等待遇。倾力发展镇域经济,按照“放手放权、帮扶产业、错位发展”的思路,加大对镇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支持、服务力度,为镇域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空间。强化产业支撑,加快建设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强镇、旅游名镇,三年内镇街地方财政收入全部过千万元,实现自求平衡。

⒊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农村社区建设“四步曲”要求,继续推进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增强农村社区的规模效应和配套服务功能,使农民群众在社区安居乐业、方便舒心。年内新建农村社区20个,70%以上农村社区建成社区服务中心。以创建“全市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示范县”为抓手,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三上工程”和“五化”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配套,以环境建设塑造田园风光。开展农村公路养护年活动,改造提升沭赣路、观石路等县乡公路,提高农村通行能力。积极推进青云、白旄两镇与市经济开发区路、桥贯通工程。

(三)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在创新驱动、合作共赢中推动开放发展。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根本动力,坚定不移地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打造创新临沭。

⒈强化改革创新,激活内生动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清理、调整和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和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强化交易后续监管,构建公开、公平、公正的公共资源交易新秩序。规范提升便民服务中心,推进县镇村行政服务一体化建设。完善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工作,突出抓好省级石门镇基本农田保护区、市级玉山镇坊联及9个县级土地整理项目;实行节约集约用地综合评价,严把土地供应闸门,严保耕地占补平衡。搞好全省城乡客运公交化试点,实行“路站运”同步、“县镇村”统筹,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创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积极培植上市资源,确保力士德公司成功上市。

⒉强化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抓项目就是抓收入、抓项目就是抓民生”的观念,坚持以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以好项目促进快转型,力争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切实发挥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政策“助推器”作用,正确把握国家产业政策和资金投向,超前谋划、精心包装、积极申报,争取更多项目得到上级支持。不断完善项目推进机制,加强协调督办,全力推进常林系列高端装备制造、金正大硝硫磷化工清洁生产、史丹利新型复合肥、金沂蒙酸酐酯升级改造、福瑞达生物科技等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抓好常林液压、雷华新型塑编、卡特挖掘机二期、华强淀粉等项目的竣工投产,实现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

⒊强化区域合作,提升开放水平。深入开展“强化招商年”活动,围绕培育产业集群,拉长产业链条,突出高端产品和上下游产品,实施定产业、定产品招商,全面加强与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的合作,积极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力争在引进10亿元以上招商项目上取得突破,年内到位县外资金22亿元。加快企业“走出去”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力争年内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大力开展“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提升柳编、脱水蔬菜等企业产品竞争力。

⒋强化人才支撑,推动科技创新。把科技作为创新之要,认真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组织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培植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科技成长型企业,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努力做到技术上有话语权、市场上有定价权。新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2家;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件、省著名商标3件、省名牌产品3个。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与5家以上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建成2家合作基地。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培养中高级以上技能人才100人,充分迸发各方面创造活力,打造人才临沭、活力临沭。深入实施“企业家成长计划”,加快造就一支具有战略眼光、创新理念和质量意识的现代企业家队伍。

(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中推动绿色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要求,全力推动经济持续增长、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创建“省级生态县”,打造生态临沭。

⒈实施“增绿”计划。注重生态化、人性化、自然化,实施城区广场、公园、道路、单位、庭院绿化工程,加快推进红石湖公园改造、苍源河文化公园建设,新建3-5处城市节点绿地,全面增加城区绿量,新增城区绿化面积200万平方米以上。开展以荒山、水系绿化为重点的植树造林活动,年内完成造林3.3万亩,新建绿化示范村30个。

⒉实施“护水”计划。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龙窝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苍源河上游水土保持等工程建设进程,完成苍源河于科橡胶坝、小河涯拦河闸及病险塘坝除险加固等工程建设任务,做好全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验收工作,增强防汛抗旱减灾能力。加大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切实保障境内5条较大河流和主要水库水质稳定达标。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

⒊实施“治污”计划。深入实施“蓝天工程”,强化大气污染深度治理,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努力增加“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天数。完善“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垃圾无害化集中处理机制,规范运行镇街垃圾中转站,加强固体废物综合处置,提高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快推进城市生活污水处理二期工程、各镇污水处理站及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水质达标排放。以南水北调沿线水污染治理为抓手,进一步完善“治、用、保”流域治污体系,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促进河流水质持续改善。

⒋实施“节能减排”计划。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按照“存量减排”和“增量优排”同步推进的要求,大力开展污染源头控制、重点行业和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控制高耗能行业扩大产能,禁止新上高排放项目,鼓励环保产业加快发展,推动产业竞争力和生态竞争力“双提升”。以节能、节水、节地、节材为重点,突出抓好51家能耗过千吨标煤重点企业的节能管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集约经济、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投入产出率和发展贡献率,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双赢共享”。

(五)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富民惠民、公平正义中推动和谐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更多的精力、财力向民生倾注,确保60%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不遗余力地解民忧、谋民利、保民安、促民和,打造和谐临沭。

⒈健全增收机制,让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继续深化“创业临沭”建设,落实各项就业优惠政策,优化创业环境,为全民创业提供最大便利、开辟最大空间、创造最大舞台,力争发放小额担保贷款突破1000万元,新增创业1500人。把稳定和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开发就业岗位、延伸服务平台、强化技能培训,送“阳光”洒“雨露”,帮助群众实现多渠道自主就业和多形式灵活就业,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万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建立职工工资收入随经济发展正常增长的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劳动者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

⒉完善保障体系,让人民生活更有尊严。围绕“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的目标,扩大城乡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做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民营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工作,征缴各项社会保险费3.2亿元。启动社会福利中心建设,实施“暖冬”和“蛋奶”工程,提升救助保障水平,提高城市、农村低保标准。实施残疾人“百千万就业创业工程”,做好残疾人危房及无障碍改造工作。深入开展慈善救助,逐步完善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制度,努力解决困难群体的后顾之忧。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完成1401套建设任务,争创“省保障性住房建设先进县”。

⒊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生活更具品质。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发展好每一位教师,促进教育公平。新建5处、改扩建14处幼儿园,完成16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年内建成使用第二、第三实验小学;深化“双元制”办学模式,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建设国家职业教育示范学校。加大医疗卫生事业投入,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不低于70%;加快推进临沭街道卫生院搬迁,启动县人民医院新院、卫生监督所、中医院急救中心建设;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镇街卫生院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争创“省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先进县”。深入实施“文体惠民工程”,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80%;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争创“省级文化强县”;启动县体育中心二期工程,举办全县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增强人民群众的身体素质。开展“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强化价格调控目标管理,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高度重视计划生育工作,坚持现行政策,强化基层基础,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

⒋维护社会秩序,让人民生活更为安宁。强化和创新社会管理,坚持条块结合,加强协作互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和消除管理盲区。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开展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社区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文明临沭。扎实开展“六五”普法活动,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杜绝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构筑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提升社会火灾防控水平。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实施餐饮服务业“十百千”示范工程,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以“平安临沭”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天网工程”,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努力营造人民安居乐业、客商安心发展、社会安全稳定的良好局面。


四、与时俱进,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完成全年目标,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关键。按照“为民、惟公、争先、清廉”的要求,坚持以更宽的视野、更高的追求、更严的标准,抓落实、促发展、争一流、创佳绩,努力开创政府自身建设崭新局面。

(一)建设为民政府,进一步打牢执政为民的根基。把群众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永恒追求。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听取群众意见,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心关注群众疾苦。始终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都要认真负责去对待;凡是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都要真心诚意去倾听;凡是群众遇到的困难,都要千方百计去解决,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二)建设效能政府,进一步锤炼科学施政的能力。把科学发展作为政府工作的最大责任。不断创新完善政府工作理念、方法和机制,工作谋划重长远,工作推动重细节,工作落实重绩效,把提升执政效能的成效体现在克服工作困难、破解制约难题、扫除发展障碍上来。坚决摆脱文山会海,严格控制检查评比,集中更多的精力谋发展、抓大事,集中更多的时间创事业、抓落实,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科学推动发展、强化公共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社会管理上来,打造效率临沭、亲和临沭。

(三)建设法治政府,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抓手。认真贯彻《山东省行政程序规定》,建立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证、风险评估、合法审查等制度。积极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带头落实县委的决策部署,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和委员提案。规范政府行政行为,制定政府投资项目评估、预算及预算执行、财务统一管理以及出让国有土地价格评估确定等制度,促进政府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

(四)建设廉洁政府,进一步树立勤政廉政的风气。把清正廉洁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权力运行监管,保证敢干事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整治活动,定期开展服务质量评比,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努力建设一支作风过硬、廉洁奉公的公务员队伍,把更多的财力、更大的精力用在促发展、惠民生、办实事上,以廉洁勤政的实际成效,赢得全县人民的信赖和支持。

各位代表,集众智才能登高望远,合群力方可聚沙成洲。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敢谋新篇的勇气、敢于担当的作风,争先攀高,跨越奋进,为建设幸福临沭、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