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简体 繁体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疫情防控>>政策文件与解读>>正文

近期疫情如何?悲伤总是难免!顶级专家对“长新冠”意见截然不同?争论将持续!发现新冠病毒的可怕重组?人类在斗争中前进!

来源:临沭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3-06-27  点击:

关于近期疫情

6月20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了第24周(6月5日至6月11日)疫情,全文如下:

本周疫情(2023年6月12日至2023年6月18日)

1、疫情概况

2023年第24周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12936例,死亡4例。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手足口病和梅毒,共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7.3%。

2、重点疫情健康提示

本周我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上周有所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要报告病种,占报告数的92.4%。

端午节假期将至,提醒市民朋友们外出游玩时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食生冷食品,不生食或半生食海水产品,减少疾病发生。

关于近期疫情

6月20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了第24周(6月5日至6月11日)疫情,全文如下:

本周疫情(2023年6月12日至2023年6月18日)

1、疫情概况

2023年第24周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12936例,死亡4例。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手足口病和梅毒,共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7.3%。

2、重点疫情健康提示

本周我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上周有所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要报告病种,占报告数的92.4%。

端午节假期将至,提醒市民朋友们外出游玩时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食生冷食品,不生食或半生食海水产品,减少疾病发生。

关于“长新冠”的争论不会停歇

随着新冠疫情的缓解,医生接诊的“长新冠”例逐渐增多,“长新冠”的争论再起。

近日,张文宏教授带领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公布了中国数万感染者“长新冠”的一年以上观察数据。

研究显示,感染者的大多数症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而且“长新冠”的异质性很强,即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各有不同。有些人说自己的“长新冠”症状比较严重,但是检查后发现,没有临床指标与症状对应。

基于此,张文宏认为医学界尚未对“长新冠”形成统一的科学概念,尚未找到统一的特征和标记,所以不建议科研人员马上对此展开研究。

而在此前的5月份,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高福就呼吁,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不要因为长新冠可能对人类有影响就不敢讲,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所以病人该诊断要诊断,该用药要用药。”

尽管高福直言不讳、直接了当,而张文宏的表达则含蓄委婉,但如果你细品(对于张文宏的话,你一定要细品),对于“长新冠”,哪怕是业内专业人士,作为科学家的高福与作为临床医生的张文宏,观点是截然不同。

一直以来,关于“长新冠”的危害,甚至是否存在,都有极大争议。笔者相信,这样的争论将一直持续下去。

但不可回避的是,随着疫情的延续,越来越多的自称是新冠后遗症的病例,怎么办?

关于病毒重组,未来可能的流行

谈及未来的新发传染病,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姜世勃在研讨会上发出警示:奥密克戎可能与MERS病毒重组,中东的艾滋病患者中已出现这种重组现象。“如果这种重组病毒在全球传播,是很可怕的,因为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的致死率高达35%,但传播力很低,而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很低,但传播力非常强。它们在重组中存在‘强强联合’的可能性。”

有数据显示,2015年MERS病毒在韩国爆发时的致死率为20%,而2020年新冠病毒在韩国爆发时的致死率为2.38%,比MERS病毒的要低得多。

需要批出的是,流感、冠状病毒一直在变异,变异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地方性甚至全球的大流行,如当年的SARS、甲流及今天的新冠疫情等,均引起了全世界的大流行,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尽管我们不知道下一次流行会在哪个时间节点哪个地方开始,但疫情必会卷土重来。这个问题笔者已多次重申。

因此,作为科学家、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应该随时追踪病毒的变异,监测疫情的发生;对于普通人类,还是要对大自然、对病毒保持一份敬畏!

疫情不会消失,但我们人类就是在与各种可知、不可知的危害因素不断斗争中取得进步!

上一条:“第5针”推荐接种含XBB抗原的疫苗!新冠疫苗最新接种方案来了→ 下一条:中考、高考遭遇第二波疫情,考生、家长、学校如何应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