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例抗原检测为何阴性?】
“儿子昨天下午开始发烧,先是37.5℃,半夜烧到39℃。昨晚和今早都给他测了抗原,结果都是一条杠,怎么测不出来呢?”5月31日,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李月(化名)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不仅是李月,最近多位有疼痛、发烧症状的网友也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抗原检测多次,结果一直是阴性。“难道是抗原检测不准了吗?”
“如果是新冠感染,不同的人抗原检测呈现出阳性结果的速度存在差异,有的人快,有的人慢,一般来说经过2~3天会出现阳性的抗原检测结果。”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胡洋告诉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临床诊疗中发现,确实有不少患者一发热就能检测出来抗原阳性结果,但也有患者发热两三天后才测出来,这都是正常现象。
“现在不少人觉得出现发烧、咽痛等症状可能就是新冠感染,马上就去测抗原。其实,普通流感也会引起类似新冠感染的症状,这种情况通过新冠抗原无法检测出来,并不是抗原检测不准了,大家无需担心。”胡洋介绍,对于大部分年轻患者来说,新冠感染一般不会转成重症肺炎,甚至不会引起肺炎的问题,更多还是上呼吸道感染。
对于高危人群来说,如果检测抗原阳性或疑似新冠引起的感染,建议尽早就医。
胡洋提醒,为了预防感染,生活中注意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平时注意手卫生,建议没有接种疫苗的高风险人群接种疫苗,预防重症的发生。
【“二阳”后还会有“三阳”吗?】
“二阳”后还会“三阳”吗?以后会不会反复“阳、阳、阳”?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教授栾荣生5月14日在“华西医生”公号刊文中表示,根据国家现有监测数据来看,新冠阳性发生率只有1%-2%,其中大部分为初次感染,仅有少数的人是二次感染,“二阳”率实际上很低。2022年12月发生的大规模感染中,已有约95%的人发生过感染,形成相应的抗体,不容易再次感染。但也有少部分人因为防护等各种原因并没有感染过,体内没有相应抗体,他们才是本次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
栾荣生教授表示,不能排除反复发生“二阳”“三阳”等后续多次感染的情况,但是随着新冠毒株变异减少,毒株稳定以及毒性减弱,此前形成的抗体还是可以帮助降低感染的风险,并且之后即使再感染,症状也会有所减轻,病程缩短。
【多次感染对身体的危害有多大?】
多次感染新冠对身体会有什么危害?2022年11月《自然医学》上发布了一项相关研究,也是关注多次感染问题的首批研究之一。研究观察数据表明:重复感染,会对一些重要的器官系统造成伤害。
研究指出,多次感染的风险包括:
全因死亡风险、住院风险增加;
长新冠和慢性疲劳的风险增加;
心脏病和凝血障碍的风险增加;
胃肠道、肾脏疾病风险增加;
肺部后遗症的风险增加;
……
可以想象,每次感染,体力都会消耗一些,当受到足够多的感染后,消耗就会达到一个危险区域。该研究人员表示,“累积起来,每次感染都会让病人越来越接近耗竭边缘,这就是为什么避免第二次或第三次感染对于人们继续保持健康很重要。”
所以,即使“二阳”的症状很轻,但也别不当回事;包括多次感染免疫力会被训练得更好的想法并不对。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回应中表示,从研究数据看,反复感染新冠病毒对重症高风险人群可能有一定影响,包括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风险等,这部分人群应特别注重做好科学防护。
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胡洋5月30日在其微信公号刊文表示,一般来说,新冠感染之后,患者的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都会降低,这本身会导致身体的免疫力低下,这种低下有的时候身体能感受到,有时候感受不到,但感受不到不代表没有影响,这也是这段时间很多人反复咽喉部不舒服的原因,新冠感染后免疫力低下其实会产生很多后遗症的问题。
另外,上一次感染当中出现严重肺炎的患者,如果后遗症状没有完全好,这一次再次感染后,仍有较大几率再次发生肺炎的情况,而肺部的炎症在发展过程中即使能够好转,也有可能留下纤维化后遗症,这种情况对肺功能影响较大,任何威胁生命的疾病都是通过降低肺功能而对生存时间产生影响的。
【2023年高考遭遇新冠第二波高峰,各地如何应对?】
2023年高考进入倒计时,这是我国实行新冠疫情“乙类乙管”以来的首次高考。如今,在新冠疫情逐渐形成第二波感染高峰的背景下,今年高考疫情防控政策有何调整?
界面新闻注意到,近期已有多地发布针对2023年高考考生及家长的防疫提醒,其中对于健康监测、佩戴口罩、发热备用考场等规定各不相同,但也有地区淡化了疫情防控要求。
2023年截至目前,教育部尚未对高考疫情防控措施作出统一安排,也未公开发布相关文件。
据教育部网站消息,2023年5月9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视频会。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强调,要强化底线思维,全力保障试题试卷安全,严格考务规范操作,统筹做好考试防疫等工作,进一步织密考试组织的“防护网”。
界面新闻注意到,针对高考防疫,多地提醒考生在考前做好个人防护。5月30日,云南省招生考试院发布《致2023年高考考生的一封信》,提醒考生做好自己健康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注意个人卫生和自我防护,尽量不去人员聚集场所,谨防因身体不适而影响考试。与之相似的还有浙江省温州市、黑龙江省、江西省等地,均提醒考生做好个人防护,考前减少聚集和流动。但除此之外并无其他疫情防控要求。
山东省则为阳性考生准备了备用考场。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5月26日发布《致我省2023年夏季高考考生的一封信》,要求考生于考前3天起自主开展健康监测,有发热等可疑症状的,应立即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请主动联系考点所在地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备,按照相关要求在考点备用考场参加考试。考试当日或考试期间出现可疑症状的,现场进行抗原检测,检测为阳性的考生将安排在备用考场参加考试。备用考场考生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
同样设置备用考场的还有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据独山子区教育局招生考试中心5月26日发布的高考提醒,因常态化疫情防控,考生进入考场需要排队保持一定间距,接受体温检测。按照防疫工作要求,考试当天有发热等异常情况,由卫健委派到考点的专业人员进行个案研判,具备继续完成考试条件的考生,须安排在发热备用考场进行考试。
对于高考期间佩戴口罩的规定,山西长治市教育局5月27日发布的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告知书要求,考生进入考点前全程佩戴口罩,进入考场后有发烧、咳嗽等症状的考生全程佩戴口罩,其他考生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除上述地区外,吉林省、河南省、贵州省、辽宁省大连市、广东省深圳市等地均已发布致2023年高考考生的告知书,但其中并未提及疫情防控相关要求。
实际上,近期国内新冠感染者数量正逐渐攀升。据新华社消息,中国疾控中心传防处研究员王丽萍介绍,疫情监测数据显示,4月下旬以来,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有所上升,5月中旬开始进入低水平波浪式流行态势。此前,钟南山预测,我国或于6月底迎来新冠第二波感染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