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临沭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简体 繁体
智能问答 无障碍浏览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疫情防控>>防控动态>>正文

近期疫情如何?悲伤总是难免!顶级专家对“长新冠”意见截然不同?争论将持续!发现新冠病毒的可怕重组?人类在斗争中前进!

来源:临沭县人民政府网站  发布时间:2023-06-27  点击:

关于近期疫情

6月20日,北京市卫健委发布了第24周(6月5日至6月11日)疫情,全文如下:

本周疫情(2023年6月12日至2023年6月18日)

1、疫情概况

2023年第24周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6种12936例,死亡4例。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其它感染性腹泻病、肺结核、手足口病和梅毒,共占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的97.3%。

2、重点疫情健康提示

本周我市法定传染病报告发病数较上周有所下降,呼吸道传染病为主要报告病种,占报告数的92.4%。

端午节假期将至,提醒市民朋友们外出游玩时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食生冷食品,不生食或半生食海水产品,减少疾病发生。

第24周疫情通报提供了如下信息:

一、报告发病数连续三周下降

 

第21周、22周、23周、24周全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分别为30750例、23526例、16969例、12936例,即近两周来分别比上周减少了7224例、6557例、4033例!

实际上,这减少的病例数全部归功于新冠疫情的大幅缓解!

至此,北京新冠的报告发病数虽已连续七周列于榜首,但值得关注的是,第17-24周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依次为6438例、10508例、18081例、25544例、30750例、23526例、16969例。

环比+63.22%、+72.07%、+41.28%、+20.38%、-23.49%、-28.05%、-23.77%。

由于北京市第16周全市报告法定传染病6312例,疫情自17周以来连续5周上升后,自第22周始,已连续3周出现下降。

二、居前五位病种的报告发病数占比连续三周下降

另一个数据的变化是,过去7周报告病例数居前5位的传染病均占法定传染病96%以上,占比呈连续上升趋势,从96.0%、97.7%、98.4%、98.9%上升至99.0%,但第22-24周连续三周下降,分别降至98.6%、97.9%、97.3%。

这也进一步证实了新冠报告发病数已连续三周减少。

三、呼吸道传染病报告发病数占比连续三周下降

呼吸道法定传染病的占比,自第16周-第24周的占比分别是85.1%、85.3%、91.2%、94.5%、96.5%、97.1%,第22-24周分别降至96.1%、94.4%、92.4%,即在连续5周上升后,于第22周开始连续三周下降。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病例报告数的大幅下降是在肠道传染病发病上升的前提下取得的。这充分证明,随着夏季的到来,北京的新冠疫情降至较低水平,其实不仅仅是北京,全国的新冠疫情均已缓解。与此同时,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大幅上升。

因此,北京卫健部门提醒市民朋友们外出游玩时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喝生水,不食生冷食品,不生食或半生食海水产品,减少疾病发生。

重症、死亡仍然难以避免

随着人群免疫力的提高,新冠疫情的危害性已显著降低,但不可否认的是,悲伤仍然难免,即使是流感流行,仍然会对脆弱人群造成极大伤害。下面是自媒体上的年轻人死亡案例,当然这样的例子是不多的,病毒主要的攻击对象还是老年人和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群。

关于“长新冠”的争论不会停歇

随着新冠疫情的缓解,医生接诊的“长新冠”例逐渐增多,“长新冠”的争论再起。

近日,张文宏教授带领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公布了中国数万感染者“长新冠”的一年以上观察数据。

研究显示,感染者的大多数症状会随着时间推移而消失,而且“长新冠”的异质性很强,即病因不明确,发病机制各有不同。有些人说自己的“长新冠”症状比较严重,但是检查后发现,没有临床指标与症状对应。

基于此,张文宏认为医学界尚未对“长新冠”形成统一的科学概念,尚未找到统一的特征和标记,所以不建议科研人员马上对此展开研究。

而在此前的5月份,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高福就呼吁,长新冠是一个基本事实,不要回避,不要因为长新冠可能对人类有影响就不敢讲,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感染次数越多,后遗症风险越高,这是有临床数据的,所以病人该诊断要诊断,该用药要用药。”

尽管高福直言不讳、直接了当,而张文宏的表达则含蓄委婉,但如果你细品(对于张文宏的话,你一定要细品),对于“长新冠”,哪怕是业内专业人士,作为科学家的高福与作为临床医生的张文宏,观点是截然不同。

一直以来,关于“长新冠”的危害,甚至是否存在,都有极大争议。笔者相信,这样的争论将一直持续下去。

但不可回避的是,随着疫情的延续,越来越多的自称是新冠后遗症的病例,怎么办?

关于病毒重组,未来可能的流行

谈及未来的新发传染病,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姜世勃在研讨会上发出警示:奥密克戎可能与MERS病毒重组,中东的艾滋病患者中已出现这种重组现象。“如果这种重组病毒在全球传播,是很可怕的,因为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的致死率高达35%,但传播力很低,而奥密克戎的致死率很低,但传播力非常强。它们在重组中存在‘强强联合’的可能性。”

有数据显示,2015年MERS病毒在韩国爆发时的致死率为20%,而2020年新冠病毒在韩国爆发时的致死率为2.38%,比MERS病毒的要低得多。

需要批出的是,流感、冠状病毒一直在变异,变异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地方性甚至全球的大流行,如当年的SARS、甲流及今天的新冠疫情等,均引起了全世界的大流行,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

尽管我们不知道下一次流行会在哪个时间节点哪个地方开始,但疫情必会卷土重来。这个问题笔者已多次重申。

因此,作为科学家、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应该随时追踪病毒的变异,监测疫情的发生;对于普通人类,还是要对大自然、对病毒保持一份敬畏!

疫情不会消失,但我们人类就是在与各种可知、不可知的危害因素不断斗争中取得进步!

上一条:年轻女性患“长新冠”风险高,中年人症状持续时间长!9%的感染者半年后仍有症状! 下一条:连续两周大幅下降!本轮疫情有何特点?重症与长新冠病例增加!

关闭